战国赵为王_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视和目光长远之间的矛盾(第二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视和目光长远之间的矛盾(第二更) (第1/1页)

    战国赵为王正文卷第四百五十七章功利短视和目光长远之间的矛盾第二天早晨,龙台正殿。

    由于楼昌被诛,然后庞煖、郑朱两人先后进入核心,所以现在的赵国大臣一共有七人。

    赵丹目光环视一圈众人,然后停留在了庞煖的身上。

    庞煖此人,虽然也算是布衣出身,但赵丹扶持他起来就是为了限制廉颇,对此庞煖自然是心知肚明,所以庞煖并不会和廉颇走得很近。

    赵丹心中暗想:“听繆贤的密报,最近庞煖似乎和赵胜走得有点近啊,看来很快就要成为赵胜一派的成员了。”

    如此一来,公族派可能又会重新恢复三人。

    不过廉颇和虞信这边的动作也不小。

    听说最近虞信和御史李伯走动很勤,而且因为某些官员的问题李伯和司寇赵豹似乎闹得有些不太愉快,所以李伯很有可能会加入到虞信廉颇这边。

    老实说,这种状况其实赵丹不太喜欢。

    你们这些臣子就好好的当臣子嘛,心里就想着效忠寡人不就好了,整天搞什么拉帮结派干嘛?

    但赵丹的心里也很清楚,为了政治利益而联盟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任何朝代都有。

    在很多朝代的朝堂上,通常都是会有两派甚至更多的派别,这些派别通常包括文臣、武将、勋贵、宦官、外戚等等,基本上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也就是这个时代比较特殊一些,因为在战国时代末期才开始有了文臣武将之间的区分,之前都是要求文武双全的,所以像后世那种文官武将尖锐对立的情况眼下还不存在。

    不过其他派别也已经开始出现了,比如说繆贤就是宦官,虽然并不是七大臣之一,但是影响力其实和七大臣任何一个人相比都不差。

    又比如说七大臣之中唯一一个还没有站队的赵国大行人郑朱,郑朱是郑国王族后裔,郑国被韩国灭掉之后他的先祖流亡赵国,多次和赵国王族通婚。

    如今赵丹王宫之中就有一个郑夫人是这个郑朱的同胞meimei,所以郑朱实际上也就是赵国的外戚了。

    这赵国政坛还真的是应有尽有啊。

    赵丹心中暗叹一声,罢了罢了,水至清则无鱼啊。

    赵丹脸色一整,开始进入正题。

    “诸卿想必都已经知道那秦国使团到来之事了,所以寡人今天召集诸卿就是想要问一下,现在应该如何答复秦国人?”

    大家都是聪明人,所以一下子就听出来,大王这是要确定下一步的方略了。

    有人可能就要问了,为啥要到这个时候才来临时抱佛脚讨论下一步国策,就不能搞个长远点的,什么五年十年计划吗?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如果用后世的角度来看的话,就会觉得很多时候战国时代的国君们好像都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常常作出一些在后人看来很短视的举动。

    不少文章都持这样的观点,比较典型而且有名的有《六国论》《过秦论》等等。

    但是,这些战国的国君们真的就这么愚蠢吗?

    首先必须要注意到的是,在战国时代之前,整个华夏大地之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个强有力的、能够被称得上是大一统王朝的国家。

    也就是说,可能就连最终的胜利者秦国自己,在胜利之前都不知道大一统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

    所以在历史上,六国争相割地贿赂秦国,其实还真没什么好奇怪的。

    齐国强大的时候,秦国不也得割地,好让齐国大军退出函谷关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