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东汉风云_第四章 严母训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严母训子 (第1/1页)

    司马徽收司马无忌为义子,为他重新改字,司马无忌也不再坚持,‘改之’成为司马无忌的字。自此,司马无忌称呼司马徽、王氏为爹、娘,一家三口过得倒也惬意。

    “无忌,为父乃是道家之人,所学颇杂!”司马徽谆谆教诲道,“《孝经》乃是儒家十三经学之一,为父接下来教导你余下的十二经。当你领悟其中含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父便教你道学。”

    “爹,为何先学经学,不学道学?”

    司马徽解释道:“春秋战国年代,诸子百家学术甚多,先秦注重法学,直至我大汉王朝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就是说儒家的十三经学乃是立国之根本。虽说高祖皇帝遵从道家学术,不过因时制宜,儒家经学包含哲理甚多,可做基础之学,亦可延伸。”

    “道学无为而治,而儒学又与道学相悖。若你通晓儒家经学,再懂得道家学术,从中相辅相成,自然通晓百家之言。当经学学成,再学道学,接着是法家学术,以及其它学术。”

    “凡是为父通晓,尽可传授于你。你定要好生学习,不可辜负为父期望!当你所学有所悟,为父便带你前去四处游历,见见世面。若是留在山中,不出去游历,所学也是枉然,需要知晓当下国势发展趋势才行,互相映证才行。”

    “无忌绝不辜负爹爹栽培!”

    司马无忌郑重的承诺下来,司马徽所学颇杂,博闻多识,他从儒家十三经逐一教导司马无忌,没有丝毫保留,就连他自己的见解,以及关于治国之政策等也悉数相告,没有任何隐瞒。

    若是土生土长的东汉末年的人,要想学会儒学十三经,没有十年八载无济于事。司马徽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并未要求司马无忌一定要将这些圣贤之言悉数领悟,而是让他强行背诵。

    一部《孝经》用了三个月时间,而其它的十二经加起来时间也就三个月。由于司马无忌专心致志读书习字,不懂就问司马徽,直到解惑为之。经过半年时间,司马无忌知晓经学之道,当真是治国之道。

    此外,司马徽将儒家十三经悉数教导,偏偏留下《易经》未曾传授。司马无忌曾经询问缘由,司马徽却说时机不成熟,时机到了自然会教导他,眼下他的任务是其余十二经全部学透。

    与此同时,荆州牧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天下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之名如雷贯耳,刘表亲自派人前去想要说服司马徽前去,司马徽知晓刘表心胸狭隘。

    看似招揽天下名士,实际上是招揽人才为己私用,要是不能为自己效命,会有杀身之祸。刘表派人前来,司马徽也知晓不能得罪,便答应下来,欣然前往荆州襄阳城客居。

    “爹,您知晓刘表此人心胸狭隘,不是真心招揽天下名士,又为何要去襄阳?”

    司马徽笑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刘表此人心胸狭隘,要是为父不去,不是当着天下名士的面让他丢脸,那时怕是刘表对我恨之入骨,只怕难以安身立命了。”

    “即便知晓他的用意,也不能在老虎身上拔毛,招来杀身之祸。既然他有此诚意,自然欣然前往才是。至于他的目的,我自有办法处理,你切莫担心。此次我孤身前去,你就好生留在家中温习功课,好好侍奉你母亲,待我回来时要考考你的学问,不可有丝毫怠慢。”

    司马无忌答应下来,司马徽次日便启程前往襄阳,王氏有些担心。

    “母亲,您且放心,爹爹此去不会有事的!”司马无忌安慰王氏,他清楚知晓司马徽为了避免自己有杀身之祸,自然有方法逃离刘表的控制,这点根本就不需要担心。

    王氏微微一笑,她知晓司马无忌这是安慰自己,却不知司马无忌是真的知晓司马徽有惊无险的回来。于是,家中只有他们母子二人,司马徽不在家,司马无忌便帮衬着王氏干农活,存中之中见司马无忌如此懂事,纷纷称赞,王氏教子有方。

    司马无忌的存在,让王氏内心的孤寂与害怕稍微好转许多,没有司马徽的监督,司马无忌也没有荒废功课,不是他不想偷懒,而是王氏比司马徽更加严厉,在她严格督促下,司马无忌只能认真温习,不断地理解参悟。

    王氏常年在司马徽身边,不说通晓古今,还是懂得一些道理。司马徽临行前,将监督司马无忌的事情交给王氏,王氏疼爱司马无忌,在读书习字上却不会讲什么情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