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建国的理想3 (第1/1页)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事在人为,许多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很难,实际上做起来更难。 关上了门以后,梅笑寒用轻松的口吻和张川、木昊以及叶子进行了长谈。 三个人之间年龄相差都不大,又都是当代人,所以有许多共同的话题。 创业总是艰难的,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也休想在谈判桌上获取。一个人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必须自己要先强大起来。 所有的人都需要历练,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既然不能与大宋王朝公开决裂,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南发展,扩张自己的领土,当手中拥有足够的筹码时,敌人才会尊重自己。 离梅城最近的一个政权“南唐”,南唐后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词人。但是李煜的下场并不好,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只能算是他的运气不好。不但是李煜,末代皇帝的下场都不好,最近落得个亡国之君的名号。 成功者书写的历史,所有书写的人都是成功者,因为很残酷的现实是,只有活着的人才能写历史。 一个人如果能够不带着偏见去看历史,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历史,这不容易。所有的事情没有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 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历史究竟是什么? 众说纷纭,甚至会出现百家言论。梅笑寒从来就不是一个正统论,大宋的灭亡,不得不提到的便是崖山海战。崖山海战之壮烈,也只是在史书中所记载。 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 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张分别撰修宋、辽、金三史,各自独立,这一意见得到元顺帝的同意,于至正三年三月开局,三史同时修撰。经过二年半时间,至正五年十月,匆匆成书。 是在原宋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的。两宋时期,史官组织完备,雕版印刷术广泛应用,书籍流传和保存都较为便利,积累了大量史料。这就为元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实的考订、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存在不少缺点,如一人两传,无传而说有传,一事数见,有目无文,纪与传,传与传,表与传,传文与传论之间互相抵牾等,这使它在二十五史中有繁芜杂乱之称。 尽管存在不少缺点,但是它卷帙浩繁,仅就有2000多人,比多出一倍;叙事详尽,就史料的学术价值而言详胜于略。同时的主要材料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书,这些史籍现在几乎全部佚失了,而是保存宋代官方和私家史料最有系统的一部书。 中国自古以来历史意识便十分强烈,不但有着完善的史学机构记载本朝的历史,而且每一朝一代都为先朝修史。元朝虽然是文化相对落后的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但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这一传统也继承下来了。 诚如至元十三年临安攻克后,负责留守事宜的董文炳对前来招收儒士的李槃、王构所说的“国可败,而史不可灭。”基于这一精神,元世祖至元初年便建立了翰林国史院,南宋灭亡后,又在已下诏修辽、金二史的基础上,下令纂修。 但因元初局势初定,无暇顾及修史之事,也就没有实际着手修撰;世祖以后数朝也曾多次下令纂修三史,也迁延未就。 元顺帝至正二年,经筵检讨官危素在写给中书右丞贺惟一的信中说:三史迁延未修,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三史纂修时,究竟以辽、金、宋哪一朝为正统问题的长期争论;二是本朝攻取金朝、宋朝有所避讳;三是经费问题;四是缺乏良好的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修史人材。 从当时实际情况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朝野上下在正统问题上长期争论不决,形成僵局。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统王朝,若以宋为正统,在史书中以宋为本纪,辽金为载记,则失去了少数民族的立场;若以辽金为北史,宋分写宋史和南宋史,则又引起有着传统华夷观念的汉族文官和知识分子的抗争。 到了元顺帝时,在贺惟一、巙巙等人的一再建议下,才最后下定决心纂修三史。至正三年三月,顺帝下诏修辽、金、宋三史,以中书右丞相脱脱为都总裁官、中书平章政事铁木儿塔识、中书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为总裁官,并遴选了一大批史官正式开局。而这一次之所以成功,除皇帝十分重视之外,也与脱脱裁定,最后解决了正统问题有关系。 卷上记载:“先是诸儒议论三国正统不决,至是脱脱独断曰:‘三史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脱脱的这一裁决虽然专制,但是它既为三史的纂修成功创造了条件,而且也彻底打破了以汉族政权为正统的传统修史观念。因而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于是自至正三年四月正式纂修三史,五年十月,脱稿,前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因脱脱已于至正四年五月辞职,因而是由继任的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呈给顺帝的。 参与修纂的人之中,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因素不识汉字,因而所起作用不大;主要撰修者除上述揭傒斯等总裁官外,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 每朝每代对于历史都非常重视,由于元朝和清朝是两个唯一完成大一统的少数民族,所以元朝和清朝对于前朝历史的记载的可信程度都不高,所以在中国文化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从东汉末年开始,中国进入长期战乱,人口数量与分布发生重大变化。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南迁。 三国时期没有具体人口调查数字,今人估计应在3000万左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