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737 自己跑的船】 (第2/2页)
王室下令废止大帆船贸易。 历时250余年的大帆船贸易促进了太平洋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贸易,美洲的玉蜀黍、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传入中国和亚洲。 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工艺美术对美洲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经济上看,马尼拉是17世纪下述两大重要经济活动的交汇点:一个是西属美洲银矿出产的白银大量流入,另一个是华人们的门类齐全的制造业的商业企业。无论是哪一年,都会有一两艘西班牙大帆船,从阿卡普尔科穿越太平洋,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运到马尼拉,以购买中国丝绸、中国和印度的棉织品,以及美洲需求量甚大的其他精美消费品。 西班牙人轻蔑土著,却拿头脑灵光的华人没有办法。 基于经济上的考量,他们不得不利用华人擅于经商的长处,为他们提供日常用品,也牟取庞大的利益。 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以后,从明朝运去的棉布很快就成为当地土著居民的生活必需品。 1591年西班牙的菲律宾总督发现,当地土著居民因为使用中国衣料,不再种棉织布,所以下令禁止土著居民使用中国衣料丝绸、棉布。 1592年,这个总督报告西班牙国王说,大明国商人收购菲律宾棉花,转眼就从中国运来棉布。 棉布已成为中国在菲律宾销路最大的商品。 同样,在1680年代,中国丝绸就已威胁到西班牙产品在美洲的销路。 17世纪初,墨西哥人穿丝绸多于穿棉布。到了1637年,情况愈发严重,墨西哥的丝织业都以明朝丝为原料,墨西哥本土蚕丝基本上被消灭了。 邻近墨西哥的秘鲁也是明朝丝绸的巨大市场,明朝丝绸在秘鲁的价格只有西班牙制品价格的三分之一。 明朝丝绸不仅泛滥于美洲市场,夺取了西班牙丝绸在美洲的销路,甚至绕过大半个地球,远销西班牙本土,在那里直接破坏西班牙的丝绸生产。 马尼拉大帆船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大明帝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因此,正如印度总是短缺白银,明朝则是最重要的白银净进口国,用进口美洲白银来满足它的通货需求。 美洲白银或者通过欧洲、西亚、印度、东南亚输入中国,或者用从阿卡普尔科出发的马尼拉大帆船直接运往中国。 中国往往是大帆船贸易货物的主要来源,就新西班牙的人民来说,大帆船就是中国船,马尼拉就是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转运站,作为大帆船贸易的最重要商品的中国丝货,都以它为集散地而横渡太平洋。 在墨西哥的西班牙人,谈论菲律宾的时候,有如谈及中华帝国的一个省。 无论是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澳门长崎航线,还是月港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航线,当时大明帝国出口的商品都是以生丝、丝绸、棉布为主,而进口的只有少量的香料之类,葡萄牙、西班牙始终处于贸易逆差之中,中国则始终处于贸易顺差之中。 贸易的不平衡,导致对方不得不支付巨额的白银货币。因此这种贸易被外国学者称为“丝银对流”或“丝银贸易”。 这种状况也延续到了后来的清朝,持续了近两个半世纪,美洲的白银与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化贸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16、7、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有时只有一百万西元,但以二三百万西元的时候为居多。 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 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同菲律宾的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用于收集中国明朝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 他认为这种远程贸易对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起到巨大影响。 从事对外贸易的大明国商人在1638年日本实行闭关锁国后,同荷兰商人一样,甚至比后者更加有效地参加与日本列岛的丝绸和白银的贸易;他们在马尼拉接收大帆船从阿卡普尔科运来的白银;大明帝国始终派人出外经商,中国明朝的工匠、商人和货物深入南洋群岛每个角落。 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毫无疑问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 在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中国江南的经济水平是领先于欧洲的。 1500年至1800年,“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在欧洲,而在亚洲,特别是中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