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740 韦宝真没有这么厉害】 (第1/2页)
因为在大明,太祖爷朱元璋的地位是神话级别的,谁都不会拿去与他相提并论。 就算是魏忠贤、客巴巴他们成天挖空心思想各种拍皇帝马屁的出发点,各种角度,各种词汇,却也是没有办法,没有想法从朱元璋这里作为发起点的。 太祖爷啊,哪里能随便乱攀比? 韦宝就敢拿朱由校去对比朱元璋。 “这个话不能随便说。”朱由校赶忙道:“太祖爷文治武功历史无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朕不足太祖爷之万一。” 韦宝点了点头,他早看出来这个朱由校其实也不是什么软柿子,不少糊涂蛋,只是为人比较没能力,也比较胆小,遇事得躲在幕后,都由魏忠贤去办,现在找到了韦宝这把枪,情况不一样了。 朱由校之所以这么说,其实是因为朱由校对于搞文字清查,并不是一无所知,在朱元璋手里,其实就已经有过先例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文字狱,其牵强程度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 只要他发现某人的诗文中,有自己忌讳的字词,或者认为有隐喻讽刺朝政的语句,便会将其治罪斩首。 整个洪武时期,因为文字狱而遭受斩刑的文士不计其数。 朱元璋出生寒微,当过放牛娃、乞丐、和尚,受尽人间磨难,饱尝世事幸酸。 后投靠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参加元末农民起义,为了拉队伍、筹钱粮,干过一些打砸抢掠等不光彩之事。 能够从一个放牛娃一路打拼到皇帝,说明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 当了皇帝之后,先前的卑微身份及不光彩的过往,与九五之尊的身份、地位格格不入。 朱元璋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提及他的这些伤疤,更痛恨别人以此对其轻视与讥讽。 所以,朱元璋最忌讳和讨厌的是“光”“秃”“僧”“贼”“寇”“盗”等字眼,以及和这些字同音、谐音的字眼。 但是,他又没作出明确的规定,全凭他一时的心情和理解定罪,搞得大家无所适从。 很多文士因此无辜遭罪,稀里糊涂丧命,其罪名牵强滑稽,令人捧腹。 比如浙江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写了一个贺表来吹捧朱元璋,其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之语,而朱元璋竟认为“光天之下”的“光”字是讽刺自己曾经做过和尚,“则”与“贼”同音,是挖苦自己做贼,于是下令将徐一夔处死。 同样因“则”字被朱元璋处斩者还有: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所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因“则”被斩。 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所作《万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因“则”被斩。 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所作《长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因“则”被斩。 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所作《贺冬表》中有“仪则天下”,因“则”被斩。 桂林府学训导蒋质所作《正旦贺表》中有“建中作则”,因“则”被斩。 澧州学正孟清所作《贺冬表》中有“圣德作则”,因“则”被斩。 常州府学训导蒋镇所作《正旦贺表》中有“睿性生智”,因“生”与“僧”同音被斩。 怀庆府学训导吕睿所作《谢赐马表》中有“遥瞻帝扉”,因“扉”与“非”同音,“帝扉”被视为“帝非”,遭斩。 德安府学训导吴宪所作《贺立太孙表》中有“天下有道”,因“道”与“盗”同音遭斩。 台州训导林云所作《谢东宫赐宴笺》中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因“法坤”与“发髡”同音,“藻饰”与“早失”同音,遭斩。 僧人来复作诗:“金盘苏合来殊域,自惭无德颂陶唐”,因“殊”字被拆分为“歹朱”,有“杀朱”之意,且骂其“无德”,遭斩。 僧人一初作诗:“见说炎州进翠衣,罗网一日遍东西”“新筑西园小草堂,热时无处可乘凉”被怀疑抨击朱元璋刑法严苛,遭斩。 中书詹希原给太学写匾额,因“门”字少了最后一勾,被视为阻碍招贤纳士,遭斩。 兖州知府卢熊错把“兖”写成“衮”,被朱元璋视为对其不敬,故意鄙视其没有学问,遭斩。 翰林编修高启作诗:“小犬隔墙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被视作骂朱元璋小狗,遭腰斩。 “韦爱卿,你来,咱们聊一聊。”朱由校拉着韦宝的手,对其他太监和宫女们,以及客巴巴道:“你们都下去吧,朕要与韦爱卿单独谈一谈。” “是,陛下。”在客巴巴的允准下,其他人都躬身退下了。 客巴巴并不介意皇帝与韦宝走的近,客巴巴一直对韦宝很有好感。 魏忠贤要的是整个大明的权势,客巴巴其实要的很简单,她主要要宫里面的权势就可以了。 韦宝不会影响她的地位,更不会影响她的权势。 若是有某种可能,将现在的合作对象由魏忠贤换成韦宝的话,那么,客巴巴会很乐意这么做。 “韦爱卿。”朱由校道:“这里没有外人,朕想你放轻松一些,就将朕当成一个朋友对待,可以吗?” 韦宝赶紧道:“这,微臣岂敢与陛下以朋友相称?” “不妨事,也没有外人。”朱由校温和的笑道。 韦宝暗忖,与皇帝当朋友,这是真的在赌博,皇帝都是心血来潮,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啊。他们高兴的时候,怎么都好说,哪天一句话不对付了,自己不是找死? “韦爱卿,你应该不少朋友吧?你的朋友都怎么叫你?”朱由校想从称呼上拉近两个人的距离。 “微臣出身寒微,朋友是挺多的。”韦宝实话实说道:“回陛下,微臣的朋友都叫微臣小宝。” “嗯,那没人的时候,朕也叫你小宝吧。”朱由校高兴道。 韦宝敢说什么,点头称是。 “小宝,你告诉朕,大明朝现在是不是出大事了?赋税年年锐减,内部到处是流民闹事,外部又有建奴连番挑衅,边疆不安,每年光是辽东军费就要四五百万两纹银。大明朝连年入不敷出。”朱由校问道:“小宝,你是探花郎,为人聪明机灵,想法子快,你有什么法子吗?” 韦宝暗忖,明朝的烂究竟烂在那里?这是个复杂的问题。首先,韦宝从来不认为明朝是最烂的朝代。 一个王朝的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