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919 韦爵爷的发展目标】 (第2/2页)
沙俄和清的合作,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得准噶尔同时被清和沙俄联合绞杀。 清灭准格尔是综合国力为主,外交政策为辅取得的胜利。 因为明朝根本就不认为蒙古是问题。 太祖以后,蒙古对明朝政权并没有实际威胁,明朝也缺乏解决蒙古问题的动力。 边地百姓死活,东林党的老爷们和阉党的老爷们都是不在乎的,老爷们能关心大明的命就不错了。 至于京城会被围,要是按老爷们的想法儿留在南京,那就连北京被围都不是事儿了。 事实上明朝中后期几次振作,都对应着北京的危机,成化对应正统景泰,隆万对应嘉靖。 大明这样的老大帝国,没个首都被围级别的危机,是不可能对现状有动作的。 万历时明朝一年只有四百万两银子的进账,这样的政府可以说连搜刮都不会,真是穷得叮当响。 真正时刻面对着亡国危机的两宋搜刮能力都比明朝强。 何况蒙古诸部别说有灭亡明朝的能力,连灭亡明朝的想法儿都没有,俺答汗所作所为怎么看也不是想进中原当皇帝的样子。 至于大清,本身就有很强的草原属性,准噶尔真正地给清朝造成了国本动摇级别的危险。 匈奴强而东胡亡,蒙古兴而金国灭,一旦准噶尔统一草原,那么清朝赖以压制汉地的满蒙同盟自然瓦解,这是要命的事情。 大清真的有钱。乾隆光为个大小金川土司就砸了七千万两银子进去。 七千万两,万历十几年间挨了全天下的骂,收来的矿税不到一百万两。 光是平大小金川的钱就够万历同时打三四个抗倭援朝的了。 何况清朝对准噶尔部的彻底征服是有一定偶然性的,在18世纪中叶,换了乾隆之外的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一定会倾全力犁廷扫xue全灭准噶尔。 而失去了这个机会,恐怕就再无机会了。 放眼整个中国史,也就是汉武帝,唐朝皇帝,刘彻李治少数人既敢做这种决策,又能把事情办成。 康熙打烂了葛尔丹,准部就不再能作为清朝亡国级边患,所以康熙后期是以守卫内蒙为宗旨,并无全力出击之念。 雍正因能力问题而无法出击伊犁,嘉道两位则全无人君气象,他们都不像乾隆好大喜功,激励奋进。 乾隆是连爬雪山越高原打廓尔喀这种完全不计成本的事情都要做的人,乾隆有野心也有能力,更恐怖的是,乾隆手里真的有钱。 平准噶尔所则带来一系列相应作用,受准噶尔部压制的回部被清廷打爆,天山南路纳入版图,准部跨越无人区奇袭拿下拉萨,清廷为了搞定宗教问题也得杀入西藏,杀入西藏要通过青海,侵用和硕特蒙古地盘导致罗卜藏丹津反叛,灭了萝卜后青海只能成为实控。 青海不宁则入藏另一条路需要打通,川西的大小金川就得挨打。 准噶尔部和沙俄勾结,为了打断联系就得与沙俄展开外交,外东北疆界就得确认。 真的换人来做西域再征服的事情,韦爵爷自忖自己就不一定能做得像康乾一样好,因为对西域而言,搞定蒙古西藏只是起点,搞定中亚和沙俄才是问题的终点。 这个终点,直到苏解体不存在了,才算到达。 乾隆能在西方势力杀入东亚的前夕完成这个起点,是对华夏有大功的。 韦爵爷从来不会因为清朝本身带有的残暴无耻、戕害人民的属性而否定康乾为边疆做出的努力。 清廷对蒙古的控制,甚至慈禧御下的一系列高级手段,都是韦宝很佩服的。 明朝朱元璋和朱棣大军出塞把元朝残余撵到漠北,可是还是没法斩草除根,草原上永远是一波一波游牧民族。 到后来明朝干脆形成烧荒惯例,每年秋天派人去长城以北放火。 说:“御虏莫善於烧荒,盖虏之所恃者马,马之所恃者草。近年烧荒,远者不过百里,近者五六十里,虏马来侵,半日可至。乞敕边将,遇秋深率兵约日同出数百里外纵火焚烧,使虏马无水草可恃。如此则在我虽有一时之劳,而一冬坐卧可安矣。” 明朝方逢时云:“汉家御虏无奇策,岁岁烧荒出塞北。大碛平川鸟飞绝,莽莽龙庭暮云黑。秋风萧萧边草黄,胡儿牧马乘秋凉。将军下令促烧草,衔枚夜发何仓皇。边头路尽迷行迹,黄狐赤兔如人立。心惊魂断马不鸣,月暗沙寒露沾湿。阴崖举火各因风,炉结如云万里同。虏帐千群皆北徙,烈焰夜照阴山红。山头突骑飞流矢,几人还向火中死。白骨成灰散不收,恸绝胡天作冤鬼。东风吹绿旧根荑,乾坤回首又春归。惟有游魂归不得,年年空逐野烟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