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9 毅力 (第1/1页)
比赛进程因为改成三局两胜制而变得很慢,孙云在台下不住的调整呼吸,来缓解心中的压力。看名单他的对手是士人队的,刚才大伙儿帮他分析,士人中分两类,一类是纯文士,附庸风雅,这些人练习击剑没有武功根基并不可怕。还有些是与江湖人士有关的,甚至有些人就是人在江湖之中,应该有一定的实力。不过对手以铁剑的身份出线,应该前者的面大。 萧月和孙云坐在一起,她也很紧张,毕竟头一次参加武士比赛,她的对手是中军领军营的小队长。田俪的对手是官员队的一个九品城尉,不属于禁军的编制,应该是京城县尉的下属。王先的对手看着挺下人,是中护军的队长,听说护军驻防洛阳四周,战斗力最强。 田俪和王先俩人坐在一起,他们也有压力,不过他俩找个办法,就是一直评论赛场上选手的表现,通过不停的说话来缓解释放压力,看样子很见效。 萧月和孙云一样,不爱说话,靠吐纳呼吸调整。孙云握下萧月的手,感觉她的手也和自己一样冰冷,自己虽然心里没底,但也必须给小月打打气,就说:“小月,没事儿,咋俩的抽签都不错,我听说,中军营的士兵从迁都以后,战斗力都不强了,而且即便有强的这会儿都出外评定叛乱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或者新入伍的,没有战斗力,尤其咱们的对手是铁剑,赢得面肯定大。”萧月握紧孙云的手说:“嗯,你说的对。你也是,一会儿你先出场,一定放开手脚,你的实力肯定比对手强,只要你正常发挥就行。你胜了,我一定也要取胜,和你一起坚持,并肩战斗,一直走下去。”俩人一边看场上比武,一边互相鼓劲儿。正说着,该孙云出场,萧月依依不舍的放开手,举剑助威一下,孙云点头进场。 击剑馆的比武台不高,孙云已经再熟悉不过,因此他习惯的助跑轻跃,飞身上去,单手握绳带,一个空翻进到场中。对手是个士族青年,年纪也不大,二十左右,估计是大户子弟,没在太学念书,一定是正念私塾。京城左右私学盛行,许多儒学大家都在私塾授课,这是北魏朝代的特点,私塾的学生数量远远大于官学数量。私塾比官学教学灵活,不仅教授儒家经典,南朝流行的玄学、道学、佛学更是不拘一格,因此私塾子弟入侍做官的数量反倒大于官学的。同时私学还形成了一个社会独立小群体,那就是清士,甚至是清士联盟,这些人中的佼佼者经常在一起高谈阔论,非议朝政,追求高雅,引导思想潮流。尤其自从到了孝文帝迁都以来,文雅大盛、才子比肩,声韵抑扬、文情婉丽,洛阳之下、吟风成群。而其中士人剑击也成为独特的场景,他们思维和行动比较自由,接触的人员背景也广泛,因此许多江湖人士,甚至侠客都成为他们的老师,久和江湖侠客交往,他们之中的许多人,被一个亚江湖的名称冠名,这个词汇叫任侠,意思是,不在江湖之内,但有侠客之心,虽在尘世,心胸豪放。 士人青年,没有像孙云那样轻佻的入场,而是踱着方步,稳稳当当的走进场内,到了绳圈边上也是把绳带举得很高,才略微低头进来,不辱师表。孙云判断,看样子至少不是江湖人士,最多学过些武术,主要是以击剑的底子为主,他的心稍微放下点。 俩人伸上手,果然正如事先的判断一样,对手的战斗力不很强。士人阶层的击剑特点与军人、江湖人士的风格完全不同,他们注重的是君子剑,剑法华丽,要赢一定赢在招法上,很少偷袭,还经常演练空手夺白刃的招式。不过尽管士人青年进攻华而不实,甚至在孙云看来多少有点呆板,但孙云因为紧张,自身的进攻动作非常不到位,不能取得有效得分,因而一点压力都没有施加给对手,反而让对手有精力放心大胆的投入全部精力进攻。结果孙云几次进攻不得手,反被对手得分。重新回到台中,孙云强迫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 平复了一下,裁判高喊继续,俩人又战到一处。经过调整,孙云稍微稳定了一些,对攻之中也得了两分,双方交替比分,一直打到四平,也临近到时。俩人都抓紧最后的进攻时间,寻找战机,近身相搏。对峙中,孙云还是技高一筹,临近结束铃响击中有效,赢得一局。 中场休息,贺拔纬和萧月等人都过来递水擦汗,毛博士说:“大云,自信点,你的技术能力比他强不是一个级别,这局要速战速决,别给他留机会,否则拖到决胜局就不好说了。”萧月也握紧孙云的手,没说话,通过握紧的力度传递关切、信心和温暖。贺拔纬也拍肩鼓励。 有了第一场的胜利,加上同窗的鼓励,孙云的紧张程度明显缓解,动作到位率提高,一旦进攻的准确率提高,场上的形式马上变化,立刻显出双方实力的差距。以前都是孙云面对高手,弄得十分狼狈,不过这次终于扬眉吐气一把,只见他频频发动攻势,屡屡进攻有效,而对手本身进攻也好于防守,一味的用防守应战,更是捉襟见肘,不大一会儿孙云全取五分,总分二比零获胜。他跳下台,同学们都来举剑相贺,萧月说:“给我加油,我也一定晋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