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章 行不通就改变,做不到就切细 (第1/1页)
过去不等于未来,让大家热烈地讨论了一阵子。 “我们后面有时间再继续,先来看第七大条【行不通就改变,做不到就切细】,前半句主要也是讲灵活性的,比如你下班开车回家,走到半路突然发现前面的路坏了,在修路,禁止车辆通过。这时你会怎么办?”夜无声问道。 “切,这还用问,回头绕个路继续走呗!”刘俊有点不屑地回,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问大家是小看大家的智商。 “完全正确,当我们遇到道路不通时我们会绕道而行,一样会回到家,这个大家都晓得。但换成心理的层面呢?有几个人还能像这样行不通就及时改变呢?比如,父母教育孩子,说一遍不听,又说一遍还不听,还是不知改变,继续重复原来那条路,在心理层面我们更习惯撞南墙而不回头。因为回头意味着我原来做错了,没有人愿意认错。对比我们开车回家会绕行的情况,开车回家有二个重要特征:1、目标明确,我要回家!2、我们不会把开车回家的行为当成我,更容易根据目标来改变。而教育孩子时呢,我们通常忘记了目标,同时把自己的言行当成了我。所以行不通就改变更多是指我们心理层面上,而不是行为层面,因为行为层面上的大家都能做到。这条我们后面再讨论” “做不到就切细呢!这条也是很重要的一条,让我们变做不到为做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何把一把书读完?是不是要一章一章地读?把书切成章,就小了很多;如何把一章读完,是不是要一节一节地读?把章再切为小节;如何把一节读完,是不是要把一页一页地读?如何把一页读完?是不是一段一段地读?如何把一段读完,是不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像这样,把书--》章--》节--》段---》页---》字。像这样我们把它切得越来越细,我们就越容易来cao作。如果我们不了解书,没有切细它,上来就想着一下子读完,那很难,就像‘老虎吃天,无处下嘴’。我们做事情都是这个套路,必需是切细了才能cao作,比如,要造一部智能手机,你能一下子就出来吗?一样要切细,切成外壳、屏幕、按纽、摄像头、麦克风、线路板、电池、CPU等等各种小部件,每个小部件都做好,最后组装起来才是一部手机。反过来,我们学习也一样,必需一点一滴地学,最后才能厚积薄发。我想起来和陶渊明有关的一个小故事,故事是这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