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五一章 天元逼并边角腾(十一) (第1/1页)
这些游士有一部分是完全认同墨家的道义的,但还有一部分就是纯粹的投机者。 还有部分人对于墨家内部的繁琐规矩感到不满,也不愿意加入墨家。 涌入沛县的众多游士,真正加入墨家的,如今也不过几分之一,更多的人只是墨家的“朋友”,很难算得上一个真正的墨者。 而且墨家内部,也有部分人是渴望出仕的。 这些人和胜绰不同,他们不会背叛墨家的义,但是觉得可以出仕以劝阻君王。 若是墨家采用全面和君王合作、帮助变革、建立长城和堡垒促使非攻等等手段,这部分墨者会大为支持。 前往沛县的一部分游士,被称为墨者的繁琐规矩和考核拦在墨家之外,也让魏越认为墨家的政策有些过于严苛了。 他认为,现在这种情况下,未必非要这么多的规矩,而是应该借助墨家现在技术和学术的优势,扩大墨家的规模。 只要是认可墨家道义的游士,都可以算作墨者,不需要那么多的规矩来约束。将来利天下的时候,都可以算作自己人。 这样一来,若是将来能够大规模出仕,这些认可墨家道义的游士,凭借着墨家的技术和学识领先,必然都是“贤才”,充斥着各国的官吏之中,逐渐影响君王,使之“行墨家之义而治政”。 不过,在经济政策上,魏越支持适的一系列政策。 因而,适在选择盟友的时候,选择了高孙子这一派,而坚决反对魏越这一派。经济上的政策,此时是小分歧;是武装斗争攻不义之国还是出仕为官劝谏君王维系和平的分歧,是大分歧。 至于说其余的派系,于此时都是无关轻重的。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市贾不二价”,平等劳动、以劳动量等量交换的空想派,人数不多,墨家内部影响较小,只在外部有一定的影响。 “设不斗争,取不随仇,不羞囹圄,见侮不辱”的绝对和平派,在墨家内部此时影响极小。墨子还没死,这个左手非攻非斗、右手一支墨家劲旅到处干涉各国战争的巨子还在,这一支派系毫无发言权。 “既九重乐土是必然,且与机械工具相关,不如一心做学问以究天地本源、发展生产”这一派,基本也没什么为害,而且鉴于适的学识,他们大体也是适的朋友。 “摒弃苦乐六欲而自修”的这一派,和高孙子那一派自苦以极的派别还不一样,这一派认可的是“兼相爱,是交相得利的唯一基础”的纯精神建设派,和高孙子那一支“墨者就该自苦以极以利天下不得享受”,但却认可“墨者与民众不同”的派系截然不同,影响力也不大…… “尊天事鬼”、“以正天下之心”、“鬼神察天下善恶”的这一派,此时人数更少。适的天鬼理论,废掉了鬼神天帝有善恶观的基础,墨子态度暧昧,并不反对,这本身也就没有意义了。 再就是剩下一批“不若举事,公告天下,废除旧制,变革制度,攻伐不义”的这一派,属于激进派,讲道理是可以讲清楚的,可以获取他们暂时继续忍耐。不过这一派至少不可能和魏越那一派合流。 这几部分墨家分支,都不能说不对,他们的理论都源于墨子。 然而一个人的理论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很多是墨子二十多岁时候的想法,有些是三十四岁的想法,有些则是年老遇到适之后的想法。 弟子们的年纪也是有大有小,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也造就了想法的诸多分歧。 这种分歧在商丘改组之前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墨子以其威望完全压的住。 适在取得了高孙子的支持后,便开始准备九月份的这件大事。 每天除了正常的任务工作和教学之外,夜里就点灯夜读,将自己这个书秘吏整理出的言论,仔细背诵,从中找符合自己那一套逻辑的论点,寻章摘句。 ………… 适在滕地寻章摘句的时候,墨子也在沛县读书。 轻微的咳嗽声打碎了夜晚的寂静,那些昏黄色凝滞的烛光仿佛也被这咳嗽声震出了涟漪。 墨子手中,捧着一本的下半卷,上一册只是谈了谈一些表层的浅显问题,后面这一卷才是真正可怕的内容。 若是流传出去,天下诸侯都要惊呼,墨者是要革旧鼎新,彻底变革天下,那必然会被天下贵族所不容。 这一册是适写的,暂时还未刊印,只有几个人看过,墨子最近也正在读。 融合了自己一生的追求、梦想和阅历之后,这本书他读的极为透彻,不断点头,确认自己想的没错,适是有一整套完整体系的。 里面描绘的东西,墨子完全可以看得懂,也完全可以想象出来,因为他站的本就比此时的时代更高一些。 咳嗽声中,他有些后悔,后悔自己没有见过那两位“赛先生”与“唐汉先生”,不能提早读到这些理论,否则的话又何必从二十岁到七十岁行义,难有所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