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一章 骑牛而去 (第2/2页)
天下和利自己的统一来教化民众,这要是将来这成为了天下的义,天下又有几人能够成为这种真性情的人呢? 这种真性情的人难以产生,人人求利,即便人人富庶,似乎也不是他们想要的天下。 他们倒是明白墨家的意思,墨家称贵族为蠹虫,意思就是说他们没有做到宽容待物,也没有做到从不侵削别人。 而此时天下的多数人,尚且还没有修心养性的财物基础,连最基本的三患都尚未解决。 所以要用“求利之心”,使得每个没有资格修心养性的人,去反抗旧的一切,释放出他们被礼法压抑了数百年的需求之欲。 矫枉必过正,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天下人求利求更好的生活之心,才能让他们和墨家站在一起反抗整个旧世界。 可做完这些之后呢? 人人求利与天下大利,在此时是一个同义、平等、兼爱的制度,推翻等级制度和贵族分封礼法,这是一致的。 然而等到推翻之后,又该怎么样呢? 一个人人求利的天下,会是好的?还是坏的?亦或是混乱的? 到时候,诸夏万民,又会是变成什么样子? 是内敛、谦和、不累于物? 还是张扬、狂放、求利不止? 天下会乱?还是会治? 如今他们和墨家走的亲近,那是因为他们觉得想要达成天下大治,需要每个人都有修心养性的物质基础,在分封制天下战乱不休、民众被贵族盘剥没有结余的情况下,不可能奢求人人修心,所以墨家的以“求利为人性自然的追求”为口号的天下先大乱后大治是他们所支持的。 然而等到这一步走完之后,天下又该如何? 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之心,整个天下永不停歇,永远向前走直到尽头,人人为了利益奔波、人人变为外物的奴隶? 还是一旦达成了天下大治之后,就不要再往前走了,修身养性,使人不要做外物的奴隶、不要被利益所驱使成为财富的仆婢? 亦或是还有一种可以统一的论证,使得人人既可以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忙碌、又可以做到不被外物所累不为财富所化、复归人的自然质朴,归于本质,返璞归真? 此时此刻,没人解答,那似乎还太远。 可却已经有人开始思索,诸夏的贤人总是想得太远。 许久的沉默之下,一如死水。 死水般的沉默许久,终于有人荡漾出了一份涟漪。 人群中走过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举止优雅,看样子是个泗上之外的贵族出身,并没有泗上那种自上而下的“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的故意造成的平等气质。 后世荀子曾对墨家“将平等作为一种政治正确、强制无视任何身份的差异而平等”的道义颇有微词,但也足以感觉出泗上的那种气氛,尤其是墨家内部,很难从衣着上看出来身份等级的区别,而在泗上多数能够在这种时候参与辩论的人,要么就是墨者,要么就是外来的士阶层衣裳的人物。 这人身材瘦削,看起来像是一个常年读书的人,肤色白皙,应该是常年在一些管理书籍的地方工作难见阳光。 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走到人群中间,淡然道:“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我既不是墨家,也不是儒家,我不谈利,也不谈仁,我只从人的角度去说说我对诸多事物的看法。” 辩到现在,死了一个人,告子也实在是辩不下去了。这一次辩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因为听众是普通民众而非君侯。 告子希望借此事以扬名天下,可却悲哀地发现对面一个能辩的都没有。 譬如公造冶,当年和鲁阳公切磋,胜了鲁阳公半戈,这件事就足以让公造冶扬名天下,因为鲁阳公可是有能够挥戈回日传说的人物。 若是殴打一个不会使剑的人获胜,公造冶只怕也难以扬名。 告子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那儒生临死之前的那番话,又引得能够听下去辩论的人都沉默深思,更使得这局面很让告子不舒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