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逢池会(四) (第1/1页)
战国野心家真假谁知第一百五十五章逢池会正是时来天地皆同力,楚国隐阳一战获胜之后,楚王的心思也活络的许多。 经此一战,魏国的霸权彻底丧失,在中原地区基本上没有了主动进攻的能力,楚国当然会知道下一步的大敌就是墨家。 这一次墨家攻取了成阳廪丘,楚王觉得墨家的下一步是准备北进,尤其是济水沿岸修筑了那么多城邑堡垒,囤积了极多的粮食,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进攻发起地的后方。 这一次会盟,楚国是准备先借墨家之力压迫魏韩,然后再想办法把墨家踢走,最好是煽动墨家和魏国的成阳廪丘的矛盾,把墨家的威胁转移到魏、卫、齐那边。 这样的话,楚国转身就可以和魏韩达成和解,魏韩尊楚,楚作为中原地区防墨同盟的领头人。 当然,不只是领头人,最好是让魏国在周天子那给楚国一个真正的名分。楚周之间的关系不好,魏韩又把持着周天子,虽然还不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步,但是很多事魏韩出面周天子是要给面子的,譬如田氏的名分就是魏国帮着解决的。 至于墨家说的让郑国中立、改革制度、尚贤选拔、甚至是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选拔贤才、以及郑国中立之后举行的种种政治变革和土地分配等等,楚国肯定不会答允。 墨家的势力已经够大了,郑国就算是中立,照着墨家那么一搞,楚国凭什么和墨家争?完整的教育体系之下,想都不用想,尚贤选拔的人才都是墨家的人。 到时候郑国中立,墨家遥遥cao控,转眼加入非攻同盟,楚国出了这么大的力,替墨家做嫁衣裳?自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楚国想到了折衷之法,就是把郑国的局面彻底搅乱。 楚国需要的,只是许和鄢陵一带的城邑,将平顶山防线和阳夏榆关连在一起。 再多的话,凭楚国自己拿不到,那么就不如让墨家也参与到“分郑”之事上来,激化一下魏韩和墨家的矛盾。 比如可以将郑国东北的几座城邑划给墨家,实行类似于泗上当年“属宋而两制”的办法,让墨家在魏韩的眼皮子底下折腾。 这样一来,既可以借墨家之力,威胁魏韩的同时,迫使魏韩不得不尊楚;又可以让郑国地区继续混乱,使得墨家魏韩为了这几座城整天剑拔弩张,再加上成阳廪丘之事,使得墨家的精力都放在魏韩身上,楚国可以继续深化改革从容变法。 但是楚国之前和墨家密谈之后,没想到墨家一口回绝,大唱高调道这一次墨家是为了非攻之义而救援郑国、膺惩魏韩的。既要知行合一,那就只有各国吐出郑国土地以中立。 楚王还欠着墨家不少钱,以及墨家牵头的一些商人成立了所谓金行的一大笔钱,楚王的意思是我帮着你从魏韩那里要地,你们给我免一部分债务。 不曾想这些年看似大义凌然实则处处发展纵横捭阖的墨家,这一次居然像是转了性:钱可以先欠着,地我们不能要,我们是为了非攻大义,不是为了土地的,不然我们和你们这些为了私利兴不义之战的诸侯有什么区别? 说是为了郑国非攻中立、天下弭兵、令立国联,说到就要做到,开战的理由是什么就是什么,不会因为胜利或者失败改变初衷。 这让楚国也极为无奈,更是看不透墨家到底准备干什么了。 楚王也研究过墨家的一些道义,对于“国联”之事也不陌生,说白了不就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周天子体系? 理想状态下的井田分封宗法制,其内核是军制,天子京畿千里,各路诸侯分了多少地,等同于可以有多少兵,尤其是农兵一体的状态下。 下大夫就是下大夫,就是二十五辆战车,若干徒卒;大国三军就是三军,小国一军就是一军。 唯独也就是这个所谓的国联没有周天子,而是一群人坐在一起扯淡,靠墨家所谓的投票来解决问题。 但楚王想了想,觉得墨家不太可能这么傻,这么幼稚。就墨家这二十年所做的事看来,很明显这一次有点不对。 其不对之处,就是以往墨家要干什么,基本讨论都是公开的。 我们要达成什么目的。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们要面对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一三三四五都是什么,具体又该怎么解决? 可这一次,墨家搞的这东西,简直是奇怪到了极点。 总结下来,楚王研究了一个多月,终于发现了墨家这一次提议的和以往的不同之处。 这一次是我们要达成什么目的。 达成这么目的后是多么的美好。 只要达成这个目的,天下就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