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破石垂涎郭氏美,张奂遭忌再入京(上) (第2/2页)
,你有何话可说?” 樊陵见桓帝喜怒无常,一时间心中慌乱,咬牙放声说道:“草民确实得曹公举荐为官,受其大恩,然则我二人相交不过一月,何来过往甚密之说?陛下若要治罪,请治草民一人之罪,勿要牵连曹公。” “哼”,桓帝轻哼,不悦道:“看来你倒是挺敬重曹常侍,他区区一宦官,而你乃是名士之后,与其相交,难道不怕士子儒生谩骂于你?” 樊陵也不知如何作答,索性闭眼说道:“草民落魄寒酸之时,曹公于我有恩,待我坦诚,为人在世,岂能不顾恩情,行不义之事。” “哈哈”,桓帝见樊陵一副闭眼寻死的样子,大笑不已,说道:“倒是个重情义之人,说得对,做人处事,不可忘了情义二字,日后你也不要忘了朕的情义,下去吧!” “草民告退”,樊陵如蒙大赦,匆匆出殿,瘫坐于地。殿外侍立的张让赶忙上前扶起,见樊陵满头大汗,问道:“这天气尚寒意逼人,德云为何汗如雨淋?” “入宫之前,幸得曹公指教,不然今日恐难安然出宫”,樊陵摸摸额头及后背,衣袍早已汗湿,大口喘着粗气道:“如坐针毡,汗湿夹背,在下今日倒是体会了一番,当今陛下生不逢时啊!” 张让赶紧将樊陵拉到一旁,见左右无人,才放心说道:“德云慎言,切勿犯了忌讳!” “多谢,在下先告辞”,樊陵不愿在宫中久留,辞别张让,出宫之后,直奔曹节府中而去。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三月,司隶、豫州大饥荒,饿死者十之四五,甚至有灭户者,灾民四处奔逃,饿殍遍野。桓帝见此,下诏太尉、司空、司徒等三府掾属巡行司隶、豫州,赈济灾民,以安民心。 司马直自张朔之事过后,李膺举荐其为野王县令,司马直任职期间,勤勉为民,惩治不法,深得县中百姓赞誉。 野王县隶属河内郡,怎奈天降饥荒,百姓流离失所,饥肠饿肚,司马直当即开官仓救济灾民,却只是杯水车薪,连番上书郡府告急求粮,不得回应。 司马直早心急如焚,当夜召来县府属吏,怒斥道:“本官早有明令,开仓赈济灾民,尔等竟敢私自停止施粥,知罪否?” 属吏陈堂道:“大人,非吾等之罪,实乃官仓余粮用尽,不得已而为之,还请大人明察。” “大胆”,司马直闻言更怒,冷声道:“官仓之粮本官早已查明,登记在册,足够赈济县中饥民半月之用,还敢蒙骗与我,莫非尔等有所贪墨。” “唉”,陈堂叹口气,说道:“大人一向为官清正,上任之初,便斩杀贪墨之吏六七人,威震野王,属下等怎敢贪墨赈济之粮,如今野王县饥民激增数倍,所需日增,官仓已用尽,大人不信,自可彻查。” “哼”,司马直冷哼一声,拿起粮册,细细查阅,发现并无异常,这才不解道:“为何短短几日,野王县内饥民之数暴增,莫非有人假扮饥民,鱼目混珠。” 陈堂闻言,轻笑几声,说道:“大人可还记得,属下曾进言不可急于赈济,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悔之晚矣!” 司马直刚怒气稍歇,闻言又怒道:“我身为一县之长,见百姓流离失所,饥肠饿肚,岂能听之任之。” “大人暂且息怒,待属下说完”,陈堂见司马直扭头不愿,好声好气说道:“属下之言,正是为今日之事,大人有所不知,历年饥荒之时,各地饥民无数,而地方官仓储粮有限,不足赈济之需,只得闭仓不救,待饥荒将过之时,再施粥救济,此事朝廷早已司空见惯;大人如今开仓赈济,周边县府依然闭仓而守,饥民得知野王县有粥可食,为求活命,定然蜂拥而来,一传十,十传百,则周边其他县饥民越聚越多,因而野王县饥民暴增,以致数日间,官仓耗尽。” 司马直恍然大悟,担忧道:“只是如今县内饥民无数,若是再不救济,恐其生乱。” 陈堂不以为然,劝道:“大人莫非以为,凭借野王一县官仓,可救济一郡之民,依属下之见,县中富户大族多有私兵,大人可求其相助,借调私兵,增设县中兵丁,严闭城门,驱散灾民,亦可防止饥民暴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