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德意志_第一百七十三章 当北京遇上柏林 (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 当北京遇上柏林 (终) (第3/3页)

誓效忠,德国专心经营一座清国城市,收取相应的经济报酬,这样清国高兴,英国戒心也不会高到报警。

    再者,乔伊在特区委员会成员的任命上,又留了一个口子,即委员的成员既可以是德国人,也可以是德国认可的其他洋人,一方面让清国觉得,有德国人把关不会坑害清国,另一方面,选谁不选谁,也成了德国人向列强,尤其是英国人卖好的工具。、

    先前,向塞西尔外相提出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想法,你英国人不是不上钩么,这次德国在清国也有了四个特区,还向你英国人用力的招手,乔伊想看看,你英国人到底来不来。

    你不来,我就吃独食。

    你来了,就意味着英国人的势力范围也要向德国开放,德国人还是不吃亏。

    最重要的,就是还能给其他国家造成一种英德联盟的假象,这样可以方便德国人在日后,欺负法国人,吓唬俄国人。

    关于法律层面的约定,乔伊本想步子再迈的大点,特区的法律事务,干脆就遵照清国律法。

    可这个想法一提出,就立刻被教父赫尔曼伯伯等一干德国经济界人士给顶了回来。

    格鲁森爵士等人的反对意见,简单而直接,清国的律法老旧不堪,里面充满了不符合资本主义要求的条条框框,如果延用清国律法,对清国境内四个德国特区的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没有法律,德国人会感觉像没穿了衣服,但是一个恶法的存在,德国人会感觉像是光着身子,还带着沉重的镣铐

    先有德国人,还是先有法律,一直是一个有趣的德国问题。

    所以,对格鲁曼爵士这些资产阶级而言,现代经济需要现代法律的保护,这些清国特区必须用大陆法系的德国法律。

    德国的法律学术界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将这件事视为大陆法体系的一次有益的扩张,所以也通过各种渠道向德国政府高层吹风,希望清国的特区实行德国的大陆法。

    在经济界与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清国特区执行大陆法系的德国法律,成为德国政府与外交部的共识,进而坚决反对乔伊的想法。

    乔伊揉揉鼻子,当然能闻的出,在这件事的背后,外交部里这群德国精英们的不满。

    近期,在德清、德英、德日、德法和德俄外交领域的交锋与谋划,都是来自于德国皇室内的神秘指令,这种违背德国人尤其是普鲁士人严谨办事流程的做法,很让外交部的精英们十分抓狂。

    可偏偏这些指令,总能精确的抓住外交事态发展中的要点,让这群精英们挑不出半点毛病。

    往日里,这群德国外交领域的骄子们,变成了纯粹的传递信息邮差和整理文件的文员,这份失落感可想而知。

    好不容易在这份皇室草拟的合约文件中,抓到了一处,严重不符合这个时代的疏漏,如果不指正出来,还如何能体现外交部的水平。

    在德国外交部一群精英们,特别是灰衣主教霍尔斯坦因的撮合下,德国经济界与法律界联合起来,强烈要求俾斯麦宰相大人,剔除在特区执行清国律法的约定。

    听到同样被闹得,有些尴尬的宰相大人传来的话,乔伊立刻选择退让,妥协了。

    毕竟这还不是一个人权泛滥的年代,在一个强调利益至上的十九世纪,乔伊可没有强迫他人,去信奉二十一世纪白左那套世界大同大爱理论的勇气和能力,尤其是涉及到德国国家利益的时候。

    再说了,经济界与法律界的要求和想法,站在德国经济界和法律界的立场上,也是对的。

    退让的附带效果,是外交部精英们的信心又回来了,处理和落实德清合约内容的效率更高了。

    这种妥协,乔伊乐得退让。

    对此,腓特烈皇储与宰相大人看在眼里,满意在心中。

    知进退,才可以担大任。

    而此时,在德国外交部内,也流传一则,来自于灰衣主教霍尔斯坦因的八封消息,言之凿凿的说,这些来自德国皇室的神秘指令,其实都是出自皇孙威廉王子的手笔。

    根据则是,有确切消息证实,是一位皇孙殿下参与到了这一连串外交谋划的制定当中。腓特烈皇储成年的孩子只有二位,目前海因里希王子正在国外,所以算下来,只有威廉王子才符合条件。

    什么,你说还有一位瓦尔德马王子?拜托你,他才是11岁的孩子!

    当俾斯麦宰相,特意在腓特烈皇储的面前,目不转睛的盯着乔伊,认真的讲起这则德国外交部内的笑话时,乔伊的反应是哈哈的大笑。

    “威利是我大哥,出自于我,还是出自于我大哥,我并不在乎。大人,我只在乎,它是有用的。”

    看了许久,老宰相与腓特烈皇储都松了口气,在松气的同时,俾斯麦大人却从皇储的松气声中,分明感到了与自己一样的,几分失落…

    乔伊可没感到什么失落,反而心中充满的是自豪感。

    首先是对德国军事成就的自豪,帮助清国按照德国模式练兵,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军事体制愿意完全仿照德国,这无疑是对德国军事制度的最高肯定,同样也是对总参部这种德国原创的军事制度的肯定。

    想一想,清国最重要的军队,从德式军校学习出来,装备了全副的德式武装,根据德式参谋部的谋划,听从德式的号令,去战斗,去赢得胜利,这份军事输出的自豪感,乔伊与德国总参谋部一样的身同感受。

    其次,清国四个特区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被清国政府全权委托给德国,德国式的建筑,德国式的街道,德国式的公共设施,这一切就意味着,每一个特区城市的建立,就是一次德国文化的输出。

    最后,德国式的经济,德国式的法律,德国式的生活,乔伊相信这些东西,会给那个遥远且古老的东方国家,带去一丝丝的不一样。

    毕竟,自己前世的中国朋友常常调侃道,是一个德国人拯救了他们。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乔伊觉得,自己就该是那个德国人,才不枉前世大家是朋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