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 路上、厨艺 (第1/1页)
吃过早饭,张籍提着书袋向书院走去,看着手中的书袋,出门后的张籍有些发愣,这个感觉颇似后世上学的场景,摇了摇头把奇怪的心思驱散,继续前行。 这时的临清州比后世要大一半,因为涵盖了河东、河西两地,共和国建国后临清行政区划几经更改,最终以河为界河西归于河北更名临西县;河东归于山东,沿袭临清的名号。据临清州志上记载的万历年间官方统计,临清州城有户十万余,口二十五万余。这还只是在册的本地人数,若是加上隐匿的、依附于大地主的人口,和外来官绅、官绅家眷,商人、商人家眷这样的流动性人口,大致是在三十万附近徘徊。 城市规模的扩大从临清州从砖城到土城,再到砖城,这一再扩建的城墙上也能得窥一斑,按照后世城市规划术语,万历年间的临清州已经发展到了三环,而且现在城门外也自发的形成了集市、聚落,有向四环发展的趋势。 狮子桥两头这会儿已经有了卖早点的小摊,豆腐脑、豆浆油条等等七八样。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各个小摊上来吃饭的人都不少,有运河上的河工、纤夫;有店铺的掌柜、学徒;也有早起遛弯的富家翁和小市民……原来临清城早上在外吃早点的习惯几百年前有了。 桥下河中有轻舟穿行,河边有仆妇拿着洗衣锤敲打浆洗衣服。 过了狮子桥不远就到了礼拜寺,这一带居住的多是西北过来的回回,临清繁华,不少人都到此来讨生活,久而久之就落地生根融入了这个小城,直到后世的这一地区都是回族聚集地,而且出了一位官至封疆的共和国大员。 回族街区有不少的特色早点,例如八大碗、油香饼等,要不是张籍在家填饱了肚子,一定要花上几文钱在此尝尝扣碗。 再往北走,过了大宁寺,经过吉士口,这一路上的早市很多,进城贩卖的菜贩、走街串巷的货郎,临街开门的店铺等等都有,人来人往甚是热闹。 张籍踏上问津桥,站在桥头就能看到书院郁郁葱葱的古柏树冠,二十多分钟的上学路,既能体会古代临清的民风,又能锻炼身体,可谓一举两得,新宅院距离书院远的缺点至此被张籍抛在了脑后。 书院读书的时光和往常一样紧张而有序,唯一不同的是张籍现在有了牵挂,城南狮子桥处有了自己的小家,家中还有人等着自己回去。 散学后,张籍刚要出书院大门,就听见身后有人正在喊。 “等等我……” 回头一看,原来是张百万。“走,老弟这是要回家吗,咱一起回去,我让林三买了两只鸡、两捆菜还有调料,等会儿尝尝弟妹的手艺。”一路小跑的张籍跟前,张百万说话有些气喘。 “昨天十娘只不过是随口一说,你还当真了,哪能让你真的破费,只要你不嫌弃我家粗茶淡饭,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不要带着东西,带着嘴来即可。”张籍一听张百万真买了东西,出口又道。“昨日你走后,十娘说要不是你带我去莳花馆,她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日子,还说要改天张罗一桌饭菜报你之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