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二三章 世安 (第1/1页)
山西,大同府。 危峰过雁来秋色,万里黄沙散夕阳。 何琨站在恒山天峰岭上,举目望着峭壁侧立的峰顶与幽深峡谷。天边夕阳将天青石岩染成金色,孤雁飞鸣声阵阵回荡在峰岭间。 他身旁站着一位戎装武将,面容威仪,两鬓含风霜,一双眼却异常精亮矍铄——正是大同指挥使程原定。 “程将军,济总兵一心修筑边塞关防是好事,您为何如此忧虑重重?”何琨笑道。 程原定眉峰微蹙,常年的边塞戍守让他看上去有种风肃刀刻的凌厉。 “二公子,”程原定缓缓开口,声音低沉浑厚,“你可看见那些担夫了?” 何琨闻言,垂目望向盘旋在悬崖中腰的古栈道。 悬空的栈道上有人影鱼贯抬着重重石块而上。十月的边塞已然需要裹上大氅,那些人却打着赤膊,露出精瘦的身子。 何琨不语。 程原定道: “这些人都是从大同府世代生存的百姓中新募的兵卒。”他转过头,看着何琨道,“他们生于此,长于此,家人均在大同府中。” 何琨接道: “如今却要背家迁戍此地。” 程原定便不再多言了。 大同总兵济善为修筑北方墩堡,增设三处镇所,令当地官兵募集镇卒二千五百家前往北地山防处安家。 此番前来要受苦徭不说,还需与家人长久分离。再者历来屯兵制都是以屯养兵,然此地关隘山险,莫说屯田,连个能种农桑之树的地方都没有。 若无丰厚安家银两,谁会愿意前来? 然而军务钱银权在巡抚金忠手里,金忠如今正严督修缮大同府城之务,本就捉襟见肘,又哪来的银子给济善去安置新兵镇所? 金忠认为当务之兵防要事乃固城池,而非广筑墙。济善则认为将防线北推能更好的抵御外敌,给大同府防卫留出更多应对之暇。 两人几次交涉均不欢而散,折子一份接一份地往京中递,兵部侍郎郭举赞同金忠的做法,但兵部尚书吕守义年事已高,为了子孙着想却不想得罪定襄伯济善。 昭和帝知道此事后问过一回,兵部打了个大大的太极,到头来也没说清楚究竟该按着谁的意思办事。 此事就在兵部和面团的态度下,这么不明不白地拖了下来。 金忠把着银子不给,言道济善若有能耐便尽管去修,要银子却是一分没有。 济善如何能忍这口气。 他照旧行事命人征兵前往北线,大同世袭兵户的都不愿意,招募官便只能从百姓中强行征新兵。而另一半的百姓却在修缮大同府城。 一时间,大同府民怨载道。 何琨此回在大同逗留了好些时日,这些事他早已有所耳闻。 今日前来,也是听说程原定在此地。 “将军担心兵民生怨?” 程原定紧绷着下颌没有说话。 何琨笑了笑,道: “您又何须为这些无谓之事烦恼?” 程原定看着他,面容冷肃: “无谓?”他微微皱眉,“二公子认为,军防要务、民心安稳都只是无谓之事?” 何琨在程原定炯炯目光下镇定自若。 他负手看着栈道上形如蝼蚁的担夫,道: “将军以为,此事根源在何处?”他敛容正色,转头看向程原定,“济善与金忠所行之事,都是为了军防之务,只是见解看法不同才致使出现如今局面。这些事最该关心的人,在京城中,在金銮殿上,在兵部衙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