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房价真相 (第2/2页)
中。英国通过羊吃人运动,美国通过剥削海外殖民地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现在中国要从农业大国转向工业大国,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对外扩张剥削无从下手,只能对内挖掘潜力。靠牺牲一两代人,提前透支未来的积蓄来实现城镇化现代化,这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发展问题。 但是发展房地产毕竟有一个临界点,如果全国上下继续一味地不计后果大肆上马房地产项目,迟早会产生泡沫崩盘。因此,这需要中央政府的智慧和魄力来灵活实施调控。在全世界中,中国政府的行政力量是数一数二毋庸置疑。真的要硬下决心控制房价不涨,完全可以做到,但这就要冒着经济形势遇冷,整个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在中国经济还在高速增长,城镇化现代化没有完成,中央政府不会选择这个七伤拳伤人伤己的方案。 推动房价高速上涨,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一直在增加,从2000年伊始的12万亿,到2007年底突破了40万亿。人民手中有巨额的存款,变相中通货膨胀,最简单的比喻就是2007年的40块钱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年的12块。当然这是很极端的比喻,但这些年来人们感觉钱不值钱就是这样原因之一。股市一直来不景气,国家对国外投资又严格限制,投资创业又离许多普通老百姓的世界太远,因此购买不动产房产就成为人们的首选。中国人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爱好超前消费,一直以来都本着存钱储蓄的观念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因此对资产投资上更注重保本理财。加之城镇化进程带来大量需求,房产看得见摸得着,房价不断上涨属于稳定的投资渠道。 举例看,2000年江州房价在4000元每平方米,现在2007年已经突破了一万均价,上涨了将近25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5%以上。对比银行固定存款4.75%的高利率,投资房子比储蓄强多了。 为何国外通用的租赁比系数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起作用呢,泡沫一说喊了好多年,但房价依旧不断在涨。因为房子,在中国不单单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房价会一直上涨吗? 1990年的日本,还有1997年的香港,它们的房地产泡沫崩盘证明了市场总会有自我调节的时刻。至于中国何时才经历这个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恐怕只有老天知道了。 屁股决定脑袋,秦然心想若是自己是一个未购买房子的新人,肯定希望政府能够控制房价;但如果有了房子,享受到了房子升值带来的好处,他肯定是希望房价上涨资产增值。加上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因此房价这个问题社会各大利益阶层都在博弈当中,房价高低说得上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高房价会带来一个城市的门槛问题,越早进入的人越享受到红利,越晚来的人越将面临不断增高的城市门槛,无形中高房价起到了调节人口的作用。阶层固化,秦然不禁冒出了这个念头。倘若一个年轻人辛辛苦苦奋斗一辈子都买不起大城市一套房子的时候,那这个城市将失去活力,整个社会没有上下阶层流动的通道,终将会出现不可避免的矛盾大爆发。 要避免这个问题,就需要国家对地区合理规划,把集中在大城市中的资源分散到周边中小城市,引导城市群之间和谐有序发展,这需要主政者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大智慧。 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不管一个人多愤青,都不得不承认这些年中国发展得很快,周边都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好变化。一个既权威又有趣的数据说明了这一点,1990年联合国认定的极端贫困人口有19亿人,其中绝大部分位于世界最大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以及南非洲的国家和地区。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4亿,减少的5亿贫困人口里中国贡献了绝大部分,一共有3.6亿人脱离了贫困线。简而言之,就是中国凭借自己17年的努力,为世界消除了70%的贫苦人口。 从两个轮的单车到四个轮的汽车,从啪啪响的算盘到滴滴响的电脑,从四处透风的茅草房到钢筋混凝土的楼房,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奋斗和努力,硬是闯进了全球的高帅富圈子。还有一个很好玩的例子就是百年前带给国人耻辱的八国联军侵华,一百年前他们代表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凭实力四处抢夺殖民地。一百年过去了,八国联军中的七个依旧还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唯一掉队的是奥匈帝国,它在一战中落败被肢解掉。顶替奥匈帝国进入这个八国联盟的国家是谁?毫无疑问,就是沉睡的东方巨龙——中国。 能在朝鲜战场硬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联军,一言不合敢对老大哥苏联说不,凭借改革开放借助全球化东风迅速完成了工业化、现代化及城镇化,国民gdp总值一路赶超八国联军直追全球霸主美国,除了中国还有哪个国家敢坐上这个位置。 秦然为自己能见证这样的激荡年代而感到心情澎湃,虽然现在是外国籍,但他依旧认为自己是一个纯正的炎黄子孙,一个有良心的爱国资本家。身为地产大亨,他承认自己借助了中国新土地革命的东风取得了大笔财富。但他认为,这些财富掌握在自己手中,会比那些醉死梦生、四处挥霍的暴发户要强多了。企业家如果有财富没有责任,有资本没有道德,是不值得人们尊重。只有把财富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才能收获力量和尊重。无论是捐资助学,还是资助顶尖科研,或者是为圆广大青年创业梦想的风投基金,每年都从秦然的个人财富中支出大笔金钱。 用了足够的鱼饵,谢家这条大鱼终于上钩了,毕竟包装得高大上金融行业的高额回报不是任何人都有理智拒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