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庾翼北伐 (第2/2页)
一片的怨恨之声。 凑巧在建元元年(公元343年)的七月,石赵王国的汝南太守戴开率领数千之众,南逃到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投降晋王朝。 戴开的投降事件让东晋朝廷的主流意见发生了变化,众多朝臣从之前的疑虑重重变为审慎支持北伐行动。于是,在建元元年的七月八日,晋康帝司马岳下诏:“慕容皝摧殄羯寇,乃云死没八万余人,将是其天亡之始也。中原之事,宜加筹量。且戴开已帅部党归顺,宜见慰劳。其遣使诣安西(庾翼)、骠骑(何充),咨谋诸军事。” 庾翼的本意是移镇襄阳,当所部离开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后走到了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庾翼在此再次上书:“臣近以胡寇有弊亡之势,暂率所统,致讨山北,并分见众,略复江夏数城。臣等以九月十九日发武昌,以二十四日达夏口,辄简卒搜乘停当上道。而所调借牛马,来处皆远,百姓所蓄,谷草不充,并多羸瘠,难以涉路。加以向冬,野草渐枯,往反二千,或容踬顿,辄便随事筹量,权停此举。又山南诸城,每至秋冬,水多燥涸,运漕用功,实为艰阻。计襄阳,荆楚之旧,西接益梁,与关陇咫尺,北去洛河,不盈千里,土沃田良,方城险峻,水路流通,转运无滞,进可以扫荡秦赵,退可以保据上流。臣虽不武,意略浅短,荷国重恩,志存立效。是以受任四年,唯以习戎为务,实欲上凭圣朝威灵高略,下藉士民义慨之诚,因寇衰弊,渐临逼之。而八年春上表请据乐乡,广农蓄谷,以伺二寇之衅,而值天高听邈,未垂察照,朝议纷纭,遂令微诚不暢。自尔以来,上参天人之征,下采降俘之言,胡寇衰灭,其日不远。臣虽未获长驱中原,馘截凶丑,亦不可以不进据要害,思攻取之宜。是以辄量宜入沔,徙镇襄阳。其谢尚、王愆期等,悉令还据本戍,须到所在,驰遣启闻。” 此时,庾翼才说出了自己这次北伐的本意,不过就是移镇襄阳而已,而这次移镇势必要将桓宣势力逐出襄阳,赶至更西北的梁州。东晋梁州辖区在今鄂西、鄂北、陕南、川东北,梁州刺史治所也随着胡晋双方实力大小而变化,或镇襄阳,或镇酂,或镇安陆,或镇魏兴。由于桓宣“久在襄阳,绥抚侨旧,甚有称绩。”对此,担任庾亮佐吏十余年的范汪就曾上书康帝,称:“如果庾翼移镇襄阳之后,桓宣就要离开那里。桓宣过去曾经消灭了不少入侵之敌,招纳怀有二心之人,对他们宽以待之,目前,襄阳田亩开垦,生产秩序刚刚建立,却又要迁移,人心肯定不满,吉凶难测。”范汪之论可谓是直揭庾翼的意图,不过,既然事已至此,康帝也只好下诏同意庾翼迁镇襄阳,诏加都督征讨诸军事。 与桓温的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一脉不同,桓宣属于谯国铚县的一脉(今安徽省濉溪县)。桓宣是义阳太守桓诩之孙,冠军长史桓弼之子。 桓宣性格谦善,为人淳厚朴实。早在建兴元年(公元313年)琅琊王司马睿担任左丞相、大都督的时候,就已经任命桓宣为丞相府舍人。当时坞主张平自称豫州刺史,樊雅自称谯郡太守,各自占据城池,拥有数千兵众。司马睿认为桓宣诚实忠厚,而且和张平、樊雅是同乡,久改任桓宣为参军,派他前往收抚张平、樊雅。结果张平和樊雅真的派了军中主簿跟随桓宣到丞相府接受招安,司马睿给他们都加四品将军官衔,让他们统领所部兵马,防御北方敌军。 后来,南中郎将王含聘任桓宣为参军。建武元年(公元317年)三月,司马睿即晋王位,同年六月,豫州刺史祖逖率军北伐,屯驻在芦洲(今安徽亳县),派遣参军殷乂拜会张平和樊雅。殷乂瞧不起张平,看到他的房舍,说将拿来作马厩,看见一口大锅,又要用来熔铸铁器。张平说:“这是帝王的大锅,天下清平时才能使用,怎么能轻易毁坏!”殷乂则说:“你连自己的脑袋都保不住,还吝惜什么铁锅!”张平大怒,当即就在座位上斩杀殷乂,然后率军抵御祖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