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桓温传_第四十七章, 扪虱而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扪虱而谈 (第2/2页)

的的骨头。

    桓温手下的部将,荆州顺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太守薛珍是一员虎将,他的辖区处于东晋边境的前沿,以往多次在顺阳地区与前秦军队搞摩擦。蓝田决战大胜后,他曾对桓温建议乘胜渡过灞水,径直进逼到长安城下,但是桓温当时因为希望在灞水前与秦军列阵决战,所以就没有听从薛珍的建议。在桓温大军隔水观望的这段日子里,薛珍不向桓温报告,就单独率领本部人马渡过灞水出战,而且斩获敌人甚众。虽然看到薛珍屡屡得手,桓温依然没有命令大军渡水。

    就在桓温正为前秦军队不象当年的成汉军队那样选择在长安城下与自己决战而觉得有点苦恼的时候,他又想起了袁乔,“要是袁羊在世,我一定不会感到这么为难!”桓温发自内心地感慨道。这时,侍卫禀告说有一个当地的怪人前来求见,桓温这时刚想了解一下当地人的心声,就让侍卫请他进来了。

    跟着侍卫进帐的是一个将近三十岁的青年汉子,身上披着一件邋里邋遢的粗布短褐,蓬头垢面的,像是几个月没洗澡,这汉子向着桓温行了一个肃揖礼并口中称拜后如岳峙渊渟般地站在桓温的面前,桓温见此人腰板挺直,浓眉虎目,一脸气宇轩昂的样子,一与这邋遢汉子交换了一下眼神,马上就能够感觉这人有着一股不凡的英挺之气,连忙叫侍从上胡床。

    桓温见那汉子在侍卫搬来的胡床上坐定之后,就问他的姓名和来意。那邋遢汉子道:“小人名叫王猛,字景略,乃北海郡剧县人士,自幼好读兵书,本来隐居于附近的华山,听闻桓大人率领大军驻扎在此,特来向大人请教兵法!”

    桓温道:“景略先生客气了,这请教什么的是谈不上的,咱们都是汉人,大家都说汉语,你对于兵法有什么见解的话尽可以畅所欲言。王先生,既然你居住在本地,那我先问你一个问题:我奉了天子之命,提着十万精兵过来为百姓除贼,但是三秦豪杰却不响应,这是为何呢?”

    王猛拱手道:“大人千辛万苦地攻入敌境,可是长安已经近在咫尺了,您却不渡灞水,老百姓们不知大人的意图,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桓温笑着对王猛说:“你既然熟读兵书,怎么不知道苻建业已经在长安城的附近集结了数万兵马,就等我攻城的时候来一个内外夹击。”

    王猛道:“现在再渡灞水的话肯定就已经晚了,大人为何不在蓝田大胜之后一鼓作气,乘势度过灞水,那时候人心惶惶,长安城里的防备也不足,说不定一下子就能够趁乱把长安拿下了。”

    桓温听了心里悚然一惊,觉得这王景略果然有点见识,不过他曾是一个专业赌徒,关键时候能够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而且现在还不知道这个人的真实身份,不能够把自己想跟苻秦军队在长安城下决战的想法贸然告诉他。于是,桓温就淡然地说:“我大战过后一时不知道这长安城里的虚实,就先派了斥候前去打探情况,等探子打探清楚之后,这苻建业已经在南面把伏兵都安排好了,于是我就先不过灞水,看看这附近有没有三秦豪杰的接应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王猛叹息地对桓温说:“无论是谁,在打完败仗之后都有一段时间的茫然失措,如果在这段短暂的时间里不给他任何机会喘息,趁势直掏他的老窝,对方随时面临崩溃,可要是等他缓过气来,这一瞬间的机会就没了。在我看来,尽可以先不管他城中的虚实,趁着大胜当头顺势先打过来,这样就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对方的惶恐心理,说不定真可以乱中取胜。”

    桓温紧紧盯着王猛的眼睛问道:“依你看来,这乱中取胜的机会有多少?”

    王猛皱着眉头认真地盘算了一下后说:“我想大概有接近五成的机会可以趁机得手。”

    桓温略略松了一口气后,继续盯着王猛说:“如果只有不到一半的机会,这不符合我一向的用兵原则。”

    王猛认真地说:“气可鼓不可泄。虽然只有不到一半的机会可以趁势拿下长安城,但是就算拿不下来,对方在混乱当中应该没有能力给我方造成很大的麻烦。假若将来大人万不得已而退兵,起码也能凭借杀到长安城下的壮举来掩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呀!所以,我有点不明白大人为何在当时驻足不前。”

    桓温以前从来没有察觉到这小小的灞水竟然映射出自己心理上的巨大壕堑,而CD城下的成功反而成为了自己在长安城下错失良机的根源,当他听完王猛的周到的分析后深以为然,尤其是“天下人的悠悠之口”的这一句话完全击中了他心坎中最脆弱的部分。对于桓温在灞水逡巡不前的行为,后世为此争论不休,这个话题已经可以与西方的名将汉尼拔为何在取得坎尼大捷后不乘胜攻击罗马城的千古疑问相提并论了,更有甚者认为桓温故意放着长安城不打下来,是要养敌自重,这就已经属于意yin的范畴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