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世间自有温暖,恶自当逝去 (第1/1页)
当这些数字,一一呈现在公众面前时,舆论大哗。 在这个网络还未大兴于世的当下,消息的闭塞程度可想而知,一个消息出城都难,况乎一省,更乎一国,但这个消息做到了。 华女士直通于央,南都报散布于民,三勇士上书陈情,小市民愤愤难平。 民众的自发“安利”,让更多有问题的收遣站暴露了出来,虽然值得称道的收遣站依然数量众多,但有问题的同样不少。 “安利”这两个字这时还仅仅指代着本身的字义,无外乎一个叫“安利”的公司罢了,还未带有后世的意思。 安利在华夏的总部坐落于羊城,其本身不过刚刚开业1年,它的传销式经销刚刚铺开,“安利”两个字的本意还未扭曲。 想了想,甚至于没办法找出一个很符合这种气氛的词,安利已经完全指代了这类活动,已然成为了这种活动的定义。 …… “快,汪查,你mama的电话。” 汪查还在愣神间,刘老师冲了进来,剩余的7小已经都送回去了,刘老师不放心汪查一个人在这里,留了下来。 家里的父母估计也已经听到了风声,汪查家里没有电话,甚至于整个镇子上装电话的也是凤毛麟角,在汪查记忆中这种情况会在未来的2、3年里快速普及。 这个时代华夏在自己的“华夏速度”下越走越快,可称的上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儿行千里母担忧”,在华夏这是一个常态,从古至今未易。 临别时反复的嘱托、慌乱的准备,不过是一个比赛,母亲的感觉就像是突然间少了什么一样,吃什么都不香了。 但汪查这次的寻常之旅,横生波折,风云骤起,又被打又被关,哪个母亲不伤心,哪个父亲不捏拳。 “妈,是我。” “儿子,你没事吧!”一阵子急匆匆的声音传出话筒。 即使知道汪查没事,依然要亲口在确认一次,一旁的汪爸只是听着,手中却把着一只正亮着火光的香烟,想是刚抽了一口。 “我没事,妈,你们还好吧!” 或许随着汪查的重生,变了很多事,但这一幕却反复上演,不管有事没事,只要打通了电话,一定是这样的开头,“好着没?”、“吃的好吧!”、“还有钱没有?” 几个简单的字就是母子俩间,母亲最深切的问候,在汪查家打、接电话的通常是汪妈,汪爸的次数很少,有也是一句,“有钱没?给你打些来。” “我们好着的,你没事就好,”听到来自远方自己孩子的声音或许就是最大的安慰了,语气舒缓了下来,“那边要多吃点,正在长身体的时候。” “嗯,我知道了。” 电话对面的汪妈又是一连串的叮嘱,汪妈打电话的意义好像就是这个,千言万语皆化为了这一句。 “妈,我可是拿到了金奖,没事了,这边吃得好的很,妈,爸好着呢吧!” “他又抽起烟了,那老东西,咋说都不听,”汪查一说到汪爸,汪妈有些埋怨,“你等哈,我让你爸接电话,你给他说,那个不听劝的。” “拿去,儿子喊你接电话。” “要得” 电话那头响起了,汪妈交接电话给汪爸的声音,汪爸应答的声音也逐渐清晰,听起来像是交接完成了。 “爸,你身体好着呢吧!” “好的很,你那边咋子样吗?”汪爸的声音很平静。 “我这边好呢!快完了,完了我就回去了,爸,你就别抽烟了,不是都戒了嘛!”汪查先是回答,后是劝解。 汪爸很干脆的回道:“要得,不抽了。” “那你那边抓紧弄完了,回屋头,你妈那边担心的狠!” “好嘛!我知道了。” 沉默了,电话粥实在煲不起来,外加长途,这个时间点又贵的要死。 “那你们保重身体,我快快就回去。 “那我挂了,爸。” “那你挂了嘛!” 电话就这么简单的打完了,短且简。 汪查又随同刘老师回往了住处,汪查不知道的,也无法触及的地方,有些事正在发生着,历史的车轮正在随着某些事的发生向前“轰隆”前行着。 三名来自于“圆明园职院”的法学博士在一日联名上书了一份“关于审查《城市流浪*******办法》的建议书”通过传真飞入了国人大法工委,提出审查该制度的建议。 一名来自“五道口职院”的人文教授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强凌弱,于*何福?于*何利?”的文章,表达了自己对于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下层聚落现象的反思和声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