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萧金衍_第285章 金刀封王(卷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5章 金刀封王(卷终) (第2/3页)

到城头,董大友上前问,“谈得如何?”

    赵拦江道,“准备作战。”

    无需多言,董大友便知道,这一仗必打无疑。他连忙下令,命令士兵轮番休整,保持体力,准备迎接一场恶战。如今楚军断水,只要坚持两日,西楚必败。

    日落时分。

    西楚特使又来谈判,怀中捧着一个盒子,在城头下道,“我乃西楚特使,奉命前来投降!”

    盒子送了上来,董大友打开,顿时目瞪口呆。

    赖日丹的人头,躺在了盒子内,血迹未干。上面还有一封书信,上面写道,“赖日丹不负将军栽培之心,望赵将军信守承诺,九死不悔!”

    赵拦江望着赖日丹血书,心情沉重。

    他记起赖日丹刚入征西军之时,性格十分孱弱,许多人还因为他是胡人血统而取笑他,赵拦江彼时还是十人长,每次受欺负,赵拦江都会上前讨个说法,为此没有少跟别人干架。

    好在赖日丹也肯上进,跟着赵拦江学到了不少杀人技,逐渐独当一面,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斥候。可是他也没有料到,赖日丹竟是西楚贵族。当日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年轻人,成了杀死无数征西军的敌军将领。

    赵拦江是念旧之人,见到他已伏诛,道,“厚待他身后之事,将他躯体送回西楚。”

    困在葫芦口的西楚军,正式向大明征西军投降。

    这一战,消灭西楚军三万,俘虏两万,史称葫芦口大捷。不过,大明征西军在这一站死伤惨重,折损将近两万人,加上在一线天折损明军,整个征西军十万编制,损失了将近一半。

    然而,这一战,却将楚国打得元气大伤,北周军损失更惨,北周战神拓跋牛人命陨,整个大明在西疆再无敌手。

    战争结果传入京城,朝野震惊。

    在宇文天禄叛国之际,赵拦江一人力挽狂澜,成功扭转了西疆战局,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这场战争。

    赵拦江在这一战之中,声名鹊起,成为大明王朝一个冉冉升起的将星!

    ……

    小雪。

    葫芦口下起了小雪。

    西楚残军早已缴械,在满是弩箭手戒备之下,排队走出了葫芦口,他们面无表情,如行尸走rou一般。

    一名押解的征西军,看到人群之中一名楚国中级将领,怒不可遏,拔刀就要冲过去,“还我弟弟!”

    那中级将领神情漠然的望着他。

    年轻士兵举刀就劈,却被一人喝止,“住手!”那士兵见状,连忙住手,将长刀扔在地上,泣不成声,“赵将军。”

    赵拦江将长刀捡起,塞入他手中,拍了拍他肩膀,道:“身为一名军人,要学会用手中的刀保护自己家人、国家,而不是杀手无寸铁之人。”

    “可他们是楚人!”

    赵拦江道,“败军之将。”

    一名武将连将那人拉了回去,“属下律下不严,还请将军责罚。”赵拦江摆摆手,道,“将他们押到战俘营地。”

    赵拦江沿葫芦口往里走,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庞,此人躺在担架之上,膝盖重伤,由两个西楚兵抬着他。那人道,“放开我,与其投降明贼,不如杀了我。”

    正是前几日,他在半山腰遇到的那叫唐先知的斥候。当日他被赵拦江制服,这名斥候却冒死引来了西楚影子,给他制造了一些小麻烦。后来,他抱旗跳崖,没想到这么高的地方落下,竟捡回了一条性命。

    赵拦江来到他身旁,“还记得我吗?”

    斥候唐先知见状,啐了一口唾沫,重伤之下,偏了些准头,他抬起头,道,“你是赵拦江?”

    “正是!”

    “你最好杀了我,否则将来我一定会杀你。”

    随行将领拔刀欲斩杀此人,被赵拦江阻止了。赵拦江看到他眼中有股倔强之色,这神情颇向当年的自己,笑着道,“我答应你们将军,不杀战俘,你养好伤后,随时来隐阳找我复仇。”又吩咐道,“给他治伤。”

    ……

    战俘营地建在了西十一卫往北十里,此处是一片盆地,到处是石头。董大友命人就地取材,建成了战俘营,将三万俘虏关入其中,又在四周设重兵看守,他吸取了攻城之时的教训,在入口处设了桐油仓库。若有哗变,只需将桐油放出,一把火,即可将所有人困死在其中。

    大明特使已前往西楚,商讨赎回战俘之事。然而,这一战,早已将西楚国库掏空,楚朝廷无力支付赎金。

    之前支持楚别离的主战派,趁势遭到了新贵族的围攻,他们趁机发难,逼迫楚别离将先前支持他登基的几名将领撤职,整个西楚朝廷掀起了一番内廷风暴。

    据说每日朝政议事,西京皇宫之内,乱作一团,起初还是指桑骂槐,后来直接撕破脸皮,甚至有人在朝堂之上,当着楚别离的面,朝政敌扔鞋。

    楚别离本是在主战势力支持下上台,这一战之后,旧贵族势力又占据上风,内部乱作一团,楚别离心灰意冷,没有了先前的锐气,躲入皇宫之内,每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

    赎金没有等回来。

    赵拦江等回的,是一纸驱逐令。驱逐令是以大楚皇室颁发,大意是大楚军强马壮,士兵视死如归,这三万楚军投降大明,亵渎了长生天,死后将坠入地狱轮回,永世不得超生。大楚国不再承认这三万俘虏的楚国身份。

    此事传入战俘营,一片哗然。

    有一名将领趁机煽动几百人发动叛乱,被董大友一通乱箭射成了刺猬,更多的人则是慢慢接受了事实,失去了信仰的他们,开始变得消沉起来。

    而征西军这边,则遭遇到了更大的压力。

    他们配粮严重不足,向朝廷要粮食,却遭到了拒绝。战俘之事,赵拦江向京城请求处理,兵部回复自行裁决。

    “三万俘虏,是三万张口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