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5章 金刀封王(卷终) (第3/3页)
!” 董大友忧心忡忡道,“就算保证最低口粮,每日二两米,还能支撑两个月,但冬天将 至,这样下去,恐怕到了明年开春,能活下来的不剩几个了。” “将军的意思是?” 董大友道,“杀了吧。留着,对我征西军也是一种负担!” 赵拦江犹豫不决。 “只要你一声令下,今夜,我就在他们口粮中下毒,等发作之后,一把火将战俘营烧为灰烬。” 赵拦江摇摇头,“我答应过赖日丹。” “我明白将军处境,但承诺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若将军不方便做决定,这个罪名,我来帮你背了就是。” 赵拦江道,“容我考虑几日。” 董大友道,“听说司礼监高远高公公已动身,将要抵达隐阳城,这次大战,你立下首功,朝廷的封赏,必然不会薄了。据小道消息,陛下对准备封你为征西军大都督哩。” 赵拦江对封赏之事并不关心,他关心的则是三万战俘的性命。他也明白,杀死这三万人,是最明智的选择。 然而,他若下令杀三万俘虏,自己与当年的宇文天禄,又有什么分别? 作为定州城仅活下来的人,他此生只有两个愿望,一是杀敌报国,二是杀宇文天禄报仇。 宇文天禄已死,并不是死在他手上。相反的,临死之前,他将手中明处、暗处的力量,全部交给了赵拦江。 难道自己真要一步步活成自己最讨厌的人嘛? 赵拦江决定回一趟隐阳城。 入城之时,整个隐阳城举城出动,夹道欢迎隐阳城的大英雄,这座城池的新城主回城。 赵拦江不但杀退拓跋无敌,拯救隐阳于危难之间。更是以一人之力,将西楚军困于葫芦口,这件事早已编成话本,在坊间传诵。他已经成了隐阳城新的象征,正如当年金刀王一脉传承相关。 金刀王功成身退,而赵拦江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不过,赵拦江并不开心,坐在城主府中愁眉苦展。 李倾城并没有去葫芦口,但其间发生的事情却已听说,他对赵拦江的了解,并不比萧金衍少,自然知道他心中所想。 隐阳城一战,李倾城与赵拦江并肩作战,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这是当年在金陵城作公子哥时所无法体会的。 江湖之争,终究不过是意气恩怨之争。 国与国的战争,才最能淬炼人的意志。 他很庆幸,自己并不用坐在城主这个位置上,面临这种两难的抉择。这一战之后,赵拦江肯定会留在隐阳城,而李倾城,则有些怀念江南了。 李倾城递过一壶酒,赵拦江拿过去一饮而尽。 “我该怎么办?” 李倾城淡淡道,“我认识的赵拦江,向来快意恩仇,何时做事情如此优柔寡断?” 赵拦江没好气道,“站着说话不腰疼,三万人的性命啊,就在我一念之间,我宁肯骑马拿刀,在战场上厮杀,也不愿意在这里进退为难。唉,要是老萧在就好了。” 李倾城道,“你心中早已有了决定,不是吗?” 赵拦江越来越喜欢李倾城了,他伸手抓住李倾城肩膀,“好兄弟,留下来帮我。” 李倾城觉得很别扭,一把将他推开。 “这件事一了,我就回江南。明年,是金陵李氏十年祭祖,按祖制,我要回去继承家里的万贯家财。” “怕是你要回去找我们的小师父吧?” 李倾城脸色一红,“滚。” “别以为我不知道,除了围城那些时日,每隔一段时间,你就会用通驿往江南寄信,我可不相信,那是你写给你父亲的。” “你怎么知道?” 赵拦江哈哈笑道,“因为,我是隐阳城主!” 李倾城连转话题,“那些战俘,你想好怎样处理了?” 赵拦江道:“我想已经有答案了。” 李倾城见他神情坚定,便已猜到,问:“你不怕自毁前程?” 赵拦江一脸肃容道,“前程,是用自己的命搏出来的,不是用别人的命搏出来的。我的选择,一人承担。” 李倾城道,“虽然有些傻,但我喜欢。” 赵拦江道,“我对娘娘腔没有兴趣!” 轰隆! 城主一间屋顶轰然倒塌。 李倾城、赵拦江已非是当年吴下阿蒙,两人一动手,地动山摇,李倾城的剑,成了拆迁大队。 “这亭子得三万两!” 李倾城依依不饶,长剑紧追不舍,“老子赔!” 轰! “这可是唐朝的玩意儿!十万两!” “老子赔!” 轰! 又是一座假山被李倾城削断。 “这是清朝的石头,古董!” 李倾城骂道,“当我没读过书嘛?滚蛋!” 两人武功晋入通象之后,功力大增,顷刻间,城主府鸡飞狗跳,有人护卫前来探察,被赵拦江喝止在门外。 去岁同行之时,赵拦江、李倾城、萧金衍经常一起切磋武功,如今萧金衍去了西楚,他与李倾城许久没有打得这么痛快了。 良久,两人精疲力尽。 “你不是我对手!”李倾城道。 “我若用处杀李仙成那刀法,你觉得有几分把握能挡得住几刀?” 李倾城知道,若真如此,恐怕他一刀也挡不住,但也仅限于在隐阳城之中,不过他嘴上却不肯认输,“赢你不在话下。” 赵拦江坐在地上,道:“财神爷,这一架,一共八十万两银子。您是现银,还是银票?” “这么贵?” 赵拦江道,“没从西楚身上揩油,怎么也得让未来的天下巨富破费一下,实在没有,打个欠条。可别说你赖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