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旧事 (第3/3页)
令阿娇目瞪口呆,茫然不解——为什么要去查?众所周知,窦表姐之母早年病故,没什么异常啊! ‘难道……其中有什么隐情?’心中转了十七八个念头,阿娇一边叫甄女到外头去从帕盒取新帕子,一边问表姐怎么想起查这个?表舅妈都过世十多年了。 接过表妹递过来的手帕,窦绾贵女哭天抹泪良久才好些,抽抽搭搭细说原委:“阿娇,汝不知矣……” 原来窦绾自从搬进长乐宫,过上锦衣玉食的宫廷生活,一不用担心继母苛待虐待,也不用害怕被弟弟meimei打骂欺负,日子过得舒心了,反而有了思考的空间闲暇。 以前很多没注意到的细节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比如: 长辈们的态度细想起来,十分可疑。须知窦氏家族并不是就窦绾一个幼年丧母的小孩;对其他没娘的孩子,亲长们更多表现的是怜爱,而对自己…… 族中比较年长的堂兄堂姐们常常聚在一起,指着自己窃窃私语,等她鼓足勇气走近细问,却又故作高深地强调不是在讲她。 从小到大,她从没见过族中对她母亲有任何形式的祭祀活动。这在崇尚‘视死如生’的华夏高门中极不寻常——须知尽管没能留下男嗣,她的母亲毕竟是章武侯太子明媒正娶的原配妻室啊! 最重要的一点,这次过年,窦贵女买通了守家庙的老仆,竟然发现家庙中根本没有母亲的灵位。 “甚?甚!?”如果说前面那些还能算进主观臆测或鸡毛蒜皮,听到这儿,阿娇也震惊了:“子夫从姊,汝此言……不虚?” 窦表姐泪如泉涌。 当时,她都懵了,特地细细找了两遍,以为是被塞到哪个角落不容易注意到;可谁曾想,的的确确没有。族谱锁起来了,她没能看到;但灵位都没有,族谱上有没有就可想而知了。 家庙通常是分两部分,前面是供族人祭拜的公共场合;后头才是真正存放家族核心物品的地方,诸如灵位、族谱、子弟当官的通告和赐爵封侯的诏书都收藏于此——非重大日子不开,非重要人物不入。 阿娇也无语了。这算什么意思?外面放一个摆摆样子,里面实际没有。 窦表姐今天哭成了泪人,她想来想去想不通,又实在无人可托,就求到刘胜的头上。进出长乐宫的诸王中,中山王刘胜封王早,手下属官吏员多,人又慷慨亲切,交际面广,总能打听点什么。 ‘这可不是小事!换我,也得查。’ 见窦表姐那么伤心,阿娇安慰几句,叫刚走到珠帘外的甄女再去准备洗脸水和面巾;随后,又忍不住低声责怪——这么大的事,干嘛独自闷心里那么久?早说的话,自己还能不帮忙? 窦绾从湿透的帕子后头,怯怯地看表妹。 “唉!”阿娇叹口气,从枕头下面又抽出条半新不旧的手绢,递出去。 其实,窦表姐不说她也知道。 因窦太后的缘故,馆陶长公主家和窦家一贯走得近,可谓亲密无间。侦刺窦氏家族的秘辛,对陈家公子还真是诸多不便。万一被发现,两边伤感情不说,严格按通行礼法,长公主得给两个儿子绑起来送窦氏家庙请罪去。 而在这点上,中山王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他是君;窦氏再怎么显赫,也还是臣级。就算事发,后者顶多到老太后面前嘀咕两句,没胆子认真追究。 ‘这样看来,窦表姐还是有些脑子的嘛!’ 正巧此时甄女端金盆进来了,外间几个宫女也被惊动,随其后捧来了热水壶和巾帕进来,阿娇撇开思绪,指挥宫女们伺候表姐洗脸,重新上晚妆。 窦贵女不愿在众多宫娥面前失态,强自克制,悲声消息。 重新睡下, 宫女们都退出去了, 阿娇又好言好语宽慰表姐几句,扯过绣被假寐。 不多会儿,睡意渐浓,娇娇翁主在迷迷蒙蒙中打个了哈气:‘没想到……给子夫表姐乱糟糟两件事一冲,倒想睡了。’ “二哥的本事也不怎么样嘛!托他打听吹箫少年好些天了,一点消息都没有。怪不得窦表姐找别人帮忙。” 半梦半醒之间,阿娇突然想起今晚的另一个主角:“如今,彻从兄也领国了;亲政后,将有何等表现呢?不知……五年后,胶东国内史会不会也写份奏疏,向皇帝舅舅申请补贴?嘻……” “箫郎,箫郎!要找机会,催催二哥……” ★☆★☆★☆★☆★☆★☆★☆★☆★☆★☆★☆★☆★☆★☆★☆★☆ ——长安·胶东王官邸—— 胶东王内史一定没想到,自己竟会被长乐宫中的贵女记挂上。 恐怕就算知道了,内史官也顾不上有什么想法。 此时此刻,他唯一的念头就是赶快从大王的内书房脱身。在接过胶东国内史官印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如此年轻的皇子竟会有如此令人惊心动魄的目光——如炬啊! 似乎觉察到内史情绪失常,刘彻眼微一眯,略略侧头,脸上瞬间就换回阳光灿烂——让对面的中年男人直以为前面是自己未老先衰,提前眼花了。 “今日筵席,内史多有cao劳,”胶东王刘彻欠身,拱手,致谢。 内史连称“不敢”。 等将父皇委任的内史送出门口,刘彻折回书案,对着摊开的账目看了又看,眉头越锁越紧。 ‘嘭!’ 拳头狠狠砸在竹简串成的账本上。几支简上,出现了裂痕。 宦官头目隔着帘幕问:“大王?” “无妨!”刘彻扬声让外面的人退下;可不待内官走到三步,又将人叫了回来:“来人!” 宫女撩开帘子,宦官应声而入:“大王……” 将账目扔到书案一头堆着,胶东王刘彻淡淡吩咐:“趋之,请王重,田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