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7回 说秦君卫鞅变法 辞鬼谷孙膑下山 (第1/2页)
话说卫国人公孙鞅本出身于卫君的旁支远族,一向喜好法家之学,因见卫国衰微,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志,便离卫入魏,投到相国田文门下,田文去世后,公叔痤代为相国,他于是又投到公叔痤门下。痤深知卫鞅之才,便举荐他为中庶子,每有大事,必将他召来一同商议。 不久,公叔痤染病卧床,惠王亲自前来探病,他见公叔痤病情很重,奄奄一息,流泪问道:“相国病重,万一不愈,我应该将国事交付给谁呢?” 痤答道:“中庶子卫鞅,年纪虽不大,却是当世少见的奇才。主公如能用他掌国,实在胜臣十倍。” 惠王不置可否。痤又说:“主公若不肯用卫鞅,一定要将他杀死,千万别让他逃出魏境,如果他被别的国家重用,我魏国必受其害。” 惠王应允而出,上车后叹道:“相国的病情真是不轻啊,又劝我重用卫鞅,又说不用就将他杀死。卫鞅又有什么了不起?相国真是病糊涂了。” 惠王走后,痤派人将卫鞅叫到床头说:“我刚才劝大王,想让他重用于你,大王不答应;我又说若不用你一定要把你杀死,大王已经答应。我一向先君后臣,所以我先把心里话说给大王,然后再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否则必遭杀身之祸!” 卫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从相国的话重用卫鞅,又怎能听从相国的话杀害卫鞅?”竟不逃走。大夫公子卬与卫鞅素有交情,也向惠王举荐卫鞅,惠王拒不召用。 此时,卫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招贤,便离魏来到秦国,投到孝公的宠臣景监门下。景监深知卫鞅之才,将他举荐给孝公。 孝公召见卫鞅,与他谈论治国之道。卫鞅列举伏羲、神农、尧、舜之事,侃侃而谈,但他的话尚未说完,孝公已沉沉睡去。 第二日,景监入宫,孝公责备他道:“你的客人说话迂腐可笑,不切实际,你怎么将这种人举荐给我?” 景监回家将孝公的话告诉卫鞅,卫鞅说:“我期望秦君能仿效尧、舜,成就帝道,君却不理解。我请求再去进言。” 景监说:“主公心中不满,等五天后我再向主公请求吧。” 五天以后,景监又对孝公说:“臣的客人话还没说完。他想请主公再见他一次。” 孝公再次召见卫鞅,卫鞅向孝公谈了夏禹、商汤、周武之事,孝公说:“先生的确是博闻强记,但古今情势不同,你说的这些今日已行不通了。”于是便让卫鞅退下。 景监早已等在门外,这时见卫鞅从宫中出来,便迎上去问道:“今日怎么样?” 卫鞅说:“我今日给秦君谈王道,他还是不满意。” 景监生气说:“君主寻找贤能之士,如同猎人制作弓矢,一心只想尽快有所收获,他们又怎能放弃眼下的实利而去效法前世帝王呢?先生算了罢!” 卫鞅说:“我原来不了解秦君的志向,所以先用语言来试探他,我现在心中已有把握,如果能使我再见到秦君,我一定能把他说服。” 景监说:“先生两次向我主进言,两次都不欢而散,我还敢再出向我主饶舌让他发怒吗?” 第二天,景监入朝向孝公谢罪,不敢再提卫鞅求见之事。景监回到家中,卫鞅问他说:“你替我向秦君请求了吗?” 景监答没有,卫鞅叹道:“可惜啊!秦君口头上说要下令求贤,却放着人才不用,我卫鞅可要走了。” 景监问他:“先生要到哪里去?” 卫鞅说:“天下之大,难道还没有一个比秦君更肯礼贤下士的君王,比你更善举荐贤才的大臣吗?” 景监说:“请先生再耐心等些日子,五天后我再为你请求。” 五日之后,景监入宫侍奉孝公,孝公正饮酒欢畅,忽见鸿雁从头上飞过,不由停杯长叹。 景监问他为何长叹。孝公说:“从前齐桓公曾说过:‘我有了仲父,就如鸿雁有了羽翼。’寡人下令求贤,如今已过数月,却没有见一个奇才上门,就像鸿雁,空有一飞冲天的志向,却无羽翼可凭借,因此才叹息。” 景监乘机说:“臣的客人卫鞅,自称有帝、王、霸三术,过去他向主公说的是帝、王之事,主公认为不切实际,现在他还有‘霸术’想献给主公。” 孝公闻听“霸术”二字,正中下怀,立即让景监将卫鞅召来。 卫鞅应召入宫,孝公问道:“听说先生有助我称霸天下的良策,先生为何不早点告诉我呢?” 卫鞅答道:“不是臣不想说,而是这霸业之道实在无法与帝王之道同日而语,帝王之道在于顺乎民心,霸业之道则必会违逆民心。” 孝公勃然大怒,手握剑柄喝道:“霸业之道难道一定要违逆民情吗?” 卫鞅面不改色地回答:“如果琴瑟音调不和谐,就必须将它改弦更张,治理国家的道理也与此相同。而百姓们却贪享眼前的安乐,不顾百年后的忧患,可以乐成,不可以虑始,昔日仲父担任齐相,革新政令,鼓励耕织,整饬战备,将齐国划为二十五个乡,让百姓各守其责,一改齐国的旧制,这在最初是不受百姓欢迎的。等到政令得以实施,国家变得强大,各国诸侯纷纷归服,桓公终于一霸天下,齐国百姓也因此得到了好处,到此时他们才认识到仲父的治国奇才。” 孝公说:“你如果真有仲父的治国之才,我怎敢不将国家交付给你。只是不知你究竟有什么具体的治国方策。 卫鞅答道:“国家不富强,就不能兴兵称霸;军队不强大,就不能攻灭敌人。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要想使军队强大,就必须鼓励士卒建立军功。先用重利奖赏引导,继而用严法督促,如果赏罚分明,这些政令就一定能够实施。这样一来,君就是不想称霸天下也不行了。” 孝公大喜道:“好啊,这些我能做到。” 卫鞅又说:“富国强兵之道,如不起用有才之士推行,固然行不通;起用有才之士而不给予他足够的权力,也行不通;给他足够权力,君主却害怕世人议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