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行人前往东宫 (第1/1页)
“若愚离开青州的时候,箭已经射出去了。现在已经没有转寰的余地。”欧阳大人道。 “大人漏夜召若愚前来,一定有什么指教,若愚洗耳恭听。若愚一定谨慎行事,绝不会连累大人。” “翟中廷之流歹毒就歹毒在把麒麟侯、代王和建文帝牵扯在一起,而建文帝恰恰是圣上最忌讳的心病。”张枢密使道。 “尧年兄也知道代王的事情?” “这么大的事情,朝野上下,无人不知,圣上有恩于代王,代王是不会监守自盗、贪没没那些库金库银的。” “但代王确实弄丢了两车库金库银,他自己又说不清楚库金库银的去向。” “欧阳若愚该怎么做,尧年兄不妨明示。” “能把麒麟侯和代王送进大牢,对手一定大有来头,这时候,是不会有人为麒麟侯出头的,尧年说两个人,若愚兄可以试一试。” “尧年兄快请说。” “太子殿下和太傅大人,面对如此复杂的朝局,只有这两个人有能力过问麒麟侯的事情。” 张尧年和欧阳若愚想到一起来了。 欧阳若愚比张尧年更谨慎,他没有提太子和太傅答应帮忙的事情。 “太子和太傅?” “对,欧阳大人只能试一试。这些年,太子韬光养晦,除了皇上交给他的差事以外,从不越雷池半步,他从不介入朋党之争——这是圣上最忌讳的。” “为了将来能顺利即位,太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得罪那些朝廷重臣的,因为太子还要借助于他们的势力。所以,欧阳大人要采取迂回战术。” “请尧年兄明示。” “可以在翟中廷身上做文章。” 张枢密使和太子、太傅的想法是一致的。 张尧年接着道:“若愚兄还记得温兆伦温大人的遇刺案吗?” “怎么不记得,温大人的案子就是若愚经手的。” “温大人的遇刺案肯定和翟中廷有关,如果能在温大人的案子上有所突破,麒麟侯的案子就有希望翻过来。” “这些年,翟中廷广收门生,罗织党羽,欧阳大人的手上难道没有一点证据吗?” “非常时期,自然要采取非常手段。欧阳大人把矛头对准翟中廷,他的党羽为求自保,一定会采取壁虎断尾的方式把自己摘干净,但大人的手上一定要有确凿的证据才行。” “仅凭三寸不烂之舌是不行的,皇上要的是证据。” “尧年兄果然是一个明白人。若愚受益匪浅。” “如果有人在朝堂上拿翟中廷开刀,尧年倒是可以随声附和,但欧阳大人要有一击毙命的证据。尧年从不参与朋党之事,皇上对尧年多少有点信任。还有一点非常重要。” “尧年兄请赐教。” “不管他们给麒麟侯罗织了多少罪名,一定要让圣上亲审麒麟侯,至少要让皇上听听谭国凯是怎么说的吧!” “尧年就担心谭国凯见不到皇上。如果有人在朝堂上提出这样的奏议,尧年也会随声附和。” 欧阳若愚站起身:“多谢尧年兄指点迷津,若愚茅塞顿开。若愚替国凯兄、替昌平公主谢尧年兄的帮助。敢问大人,给翟中廷撑腰的到底是什么人?” “在朝堂上维护翟中廷的人就是在背后给翟中廷撑腰的人。”张大人果然谨慎,他采取的也是迂回战术。 “谢谢张大人的提醒,若愚告辞。” “且慢,若愚兄,尧年还有一句话忠告若愚兄。” “请尧年兄赐教。” “若愚兄躲在暗处即可,没有皇上的召见,千万不可露面。否则,若愚兄不但救不了谭国凯,恐怕还要搭上自己的性命。” “若愚谨记尧年兄的叮嘱。” 两个人一同下楼,客栈的台阶下停着两辆马车,两个人送走了张枢密使以后,尹明坤将欧阳若愚送到载熙胡同。 一盏茶以后,两辆马车驶出载熙胡同。 现在,昌平公主要想见皇上,只能通过太子朱高炽了。 昌平公主是太子朱高炽的姑母,皇上和昌平公主兄妹情深,朱高炽和姑母的关系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昌平公主毕竟是朱高炽的长辈,这就是太子殿下答应帮助谭国凯的主要原因。 太子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儒雅仁爱。深得祖父朱元璋的喜爱,十七岁的时候就被册立燕王世子。 朱高炽喜欢祖父朱元璋,而昌平公主又是明太祖最宠爱的女儿,朱高炽自然也会喜欢姑母昌平公主了。 最重要的是,昌平公主打小就喜欢朱高炽,父皇喜欢的人,昌平公主自然也会喜欢,在所有侄子中,朱高炽是最爱读书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