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楔子 (第1/1页)
这个世界对何为充满了恶意。 因为陈栋死了。 在何为搬离学校寝室的第二天,也就是元泰历的2028年6月13号,死于‘自杀’,没有遗书,也没有任何预兆,格外突然和意外。 发现出事的是宿管大妈。她当时在例常检查各寝室是否偷用高功率电器,刚上到五楼,就闻到了一丝怪味,便恼火的循着味儿一间间寝室排查,但一打开506的门,就被吓得瘫坐地上,许久动不得也说不出话来,直到被楼层的学生发现,才赶紧报告了校方。 然而学校保卫干事和其他楼栋的宿管闻讯赶来之后,却顾不上将几欲晕厥的宿管大妈搀走,就忙着检查同学们的手机,据说态度相当‘粗暴’与‘恶劣’,为此还引发了激烈的肢体冲突。不过现场的影像最后还是被严格控制,没有漏出点滴,只口口相传。 虽然何为对同学们并无恶意,但之后见到和听到同学们窃窃私语的神态,透露着一种令何为感到遍体寒意的兴奋和激动,仿佛一群嗅到腥味的鲨鱼。 到了很晚的时候,辅导员才想起通知何为。 隔着手机,何为也能听出她语气里的慌乱无措和精疲力竭。可以想象,校方的问责,警方的调查,还有陈栋家人撕心裂肺的哭声,此时都像群山一般层层叠叠的压在她柔弱的肩上,让她也几近崩溃。 但何为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他自己也是惊愕得一片空白。 挂断电话后,何为缩在椅子里,双手插进蓬乱的发,抱着头,回忆起曾经的506。 一年前,506迎来了六个来自天南地北、朝气蓬勃的新生。然而才第一个学期,老司、飞哥、谭四和梁博就相继搬了出去,没有说为什么,何为和陈栋也从未问。 又半年后,也就是几天前,何为对陈栋说自己也要搬了。 何为记得,当时陈栋只是略有些失落,并没有什么异常。昨天在帮何为收拾东西的时候,陈栋还像母亲对将要远游的儿子一样,叮嘱何为少熬夜、少吃垃圾食品、有空常回来,最后又热情的帮何为把行李提下楼,一直送到校门口,直到何为上了出租车远去。 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永诀。 事发得太突然,何为心绪如潮的窝在还很陌生的合租屋里,一时惋惜,一时感慨,一时自责,如果他迟一些搬出来,等到有新的室友进来,这个悲剧应该就不会发生了。 这个想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困扰着何为,以及他的生活。 何为后来听说,陈栋的父母似乎也因此而对他有极大的成见。在他们的坚持下,警方决定立案侦查,并带走了陈栋的全部遗物,以及一些何为还没来得及扔掉的杂物,希望能从中找到陈栋突然自杀的原因。 或许,是更希望找到何为‘谋杀’的证据。 很快,警方便在陈栋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聊天软件里发现了可疑的情况,时间始于2028年的3月中,也就是这个学期刚开学不久。 这些聊天记录之所以让警方觉得可疑,是因为陈栋聊天的对象是他自己的小号——他常常在夜深时,用手机登陆聊天软件,向小号发送信息。不过从未获得任何回应。 根据技术侦查,警方确认,陈栋的小号已很久没有登陆,也未被盗号。所以未获回应也属正常,但陈栋的行为就不免令人费解了。 至于聊天的内容,大多是毫无规律的数字,虽然也有文字,可都是以单字的形式杂乱的出现在数字串中,让人难以明白其中含义。 警方推测这可能是一种暗码,当即以此为突破方向。 在尝试了几种暗码都不得要领后,警方又回过头重新排查陈栋遗物里的书籍、笔记、闪卡之类的存储介质、图书馆借阅记录,甚至网页浏览记录,却都一无所获,只好暂时推断为陈栋在精神不稳定状态下一种神经质的行为。 案子自此陷入了僵局,迟迟未有突破。 而何为之所以知道这么多内情,是因为他作为陈栋那段时间唯一的室友,自然要被警方问询。而在问询中,负责此案的叶警官不知是想要观察何为的反应还是别的什么目的,一一抖露出来。 作为一个从警多年的警官而言,何为相信叶警官肯定知道这是违反警例的行为。但叶警官还是说了,像闲聊家常,对何为毫无保留。 而何为听过后,很识趣的任其烂在了肚子里。 从此之后,何为与叶警官之间就有了一种微妙的默契,以及复杂而脆弱的条件式信任。 可遗憾的是,虽然何为记性不错,但也不可能记住过去一个月里的每个细节。何况陈栋掩饰得极好,只要在人前都表现得很正常,所以何为根本提供不了什么有用的线索,注定要让叶警官以及警方失望了。 6月19号,陈栋的头七,何为第四次被叶警官从课堂上叫了出去——似乎,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何为的感受,每次都是在上课时来找何为,甚至成了一种习惯。而这种情况多了之后,同学们看何为的眼光就变得古怪又复杂了,让何为深深体会到了‘疑犯’这个词的处境和酸窘。 不过何为从未向叶警官抱怨。 就像陈栋从没有跟何为说过他的难处一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