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终结者_扯淡篇-权谋之我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扯淡篇-权谋之我见 (第1/2页)

    这是前阵子写的一篇老文,发在公众号上的,估计还有不少人没看过索性贴在宫中章节了。

    最近实在太忙,这文之后,本来要有个续篇,48年还是46年,

    cc系执掌的kmt机关报《中央日报》炮轰孔宋两家,但闹到这最后发现纯属误会。

    《中央日报》登错了小数点……

    这事情奇在最后竟然不了了之

    但真没时间写,要准备双开,这本书的成绩又如此惨淡,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啊。

    稍微空点写吧,其实我更喜欢写这种拆解破局类的文。

    ………………………………

    什么叫权谋?

    如何在网文中表现权谋?

    挺难,老实说前者我大概还能扯谈几句,对后一个问题则没资格发言。

    那就先说前者好了

    什么叫权谋

    我有个观点,所谓政治,便是博弈双方的交易和妥协而已。

    那么权谋就是一种手段,让己方在交易中占得优势,在妥协中尽可能减少损失。

    其间牵涉到的东西太多,大环境,小环境,本体,客体等等,要想直述,难度颇高。

    但区区自认在民国史上略有心得,便说一桩民国旧事以资引玉罢。

    现在国内所谓的四大行:

    工农建中乃是80年代中期银行金融改革时所新创。

    之前从56年之后,全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在上海的某个角落里应该还有汇丰和东亚?两家外资银行苟延残喘。

    这两家号称是银行,但却是没资格办理存取款业务的,也就是某些外国驻华机构委托其发放工资,才勉强维持其业务,而不是单纯的沦为一个驻中国办公室。

    工行对城市,农行对乡村,建设负责所有基建,比较特殊的是中国银行,定位为涉外,所有与外汇有关的业务都要经其才能办理。

    当然到九十年代,银行要全面发展,于是又有了工行下乡,农行进城,建行拆墙,中行上岸的口号思路。这是后话了。

    为什么中行负责外汇呢?

    历史渊源所致。

    中国银行在49年以前,尤其是抗战前一直是中国信誉最好,规模最大的民营银行。

    说明:一直到kmt政府成立中央银行之前,中国所有银行皆为私营。

    中央银行成立,便改中国银行为北京(北洋)政府的央行,为特种国际汇兑银行。

    这就是今日之中国银行外汇专营的历史渊源。

    同时货币由中央,交通,中国三家银行发现。

    可能有读者会表示,这么一来岂不是要滥发?

    但实际上恰恰相反,整个黄金十年的法币币值相当稳定,这个可以具体见我以前贴的相关单价。其间的具体理论和实现机制比较复杂有机会专写一篇好了。

    今天说说中国银行在北伐成功后的一些事情。

    那是中国银行有两个出色的人才,一个叫张嘉璈,一个叫冯耿光。

    照例先八卦一把,张嘉璈有个meimei叫张幼仪,张幼仪的前夫是徐志摩。

    嗯,就是《人间四月天》里刘若英饰演角色的原型。

    张幼仪蛮厉害的,苦恋徐,但被抛弃后自强不息,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女子银行。

    微信鸡汤号总把这事儿反复提,但如果没有张嘉璈这个哥哥,张幼仪本事再大也开不了银行。

    冯耿光么,嗯嗯。

    号称是梅兰芳身后的男人,具体怎么理解,你们自己去想,我话只能说到这儿。

    在28-31年,中国银行的存款,放款,以及发行货币总数,占了,中央、交通、中国三行的60%以上。

    是实打实的中国第一银行。

    但北伐成功后的kmt政府,自然是无法容忍中国、交通二行的的非公有性质。

    而是想尽办法,将其国有化,之前一波波的试探做法都被,张、冯二人联手抵制。

    最终到35年,老蒋和他姐夫舅子-孔祥熙宋子文联手放大招。

    新发一亿元国债,其中部分作为资本金入股中国、交通、中央三行。

    这个计划由孔祥熙提出,老蒋批准,但行政院长汪精卫却一无所知,张嘉璈冯耿光自然是更不知道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