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扯淡篇-权谋之我见 (第2/2页)
而孔祥熙的借口也非常好听“此举完全为增厚银行资本,以便通融资金,安定市面,,中央,中国,交通,向为工商界通融资金之中心,唯博施济众,难于应付,故政府发行公债,以充三行资本” 当汪精卫知道消息后以行政院长身份急电老蒋,要求谨慎行事。 不管汪此举是否有党争意识,但其思路和方式是完全对头的。 中央政府以尚未发行的公债强行入股民营银行与强盗行径无疑。 但蒋意志已决,反而倒打一耙认为中国、交通两行不在中央管辖之下才是金融乱象的源头。 这是实实在在的说瞎话,一来当时的金融混乱主要是“白银法案”和发行法币替代银元流通所致,二者都是好政策,但实行中有问题那是常理,将其归咎于中交二行是典型的攀诬。 其次,市面上中交二行纸币受欢迎的程度远超中国银行。 《多收了三五斗》中的经典对话: “那末,换中国银行的吧”从花纹上辨认知道手里的钞票不是中国银行的。 “吓”声音很严厉,左手的食指强硬的指着“这是中央银行的,你们不要可是想要吃官司!” 一来一去两句,非常清楚点明了,官办央行,和民间老牌银行的差距。 …… 现在都知道信用的重要性,公民要有信用,政府更要讲求信用。 尤其是中央财政就是靠信用吃饭的,美国国债利率才2.x%却为啥那么好卖? 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美国政府的信用ok,所以才有中日欧联合抢购。 反过来委内瑞拉国债目前利率在30%,但谁会去买? 就是这个道理。 老蒋在中央银行牌子做塌掉后,只能另辟蹊径。 这一亿元公债入股后。 官股的份额便超过商股。 这就是耍流氓了,用全国的钱去强行占据民营银行的大部分投票权。 消息公布,自然群情汹汹。 中国银行股东们直接怒了,打算要硬肛中央政府。 此时,老蒋之前的布置见了效果,早先蒋就通过各种手段向张,冯施压,以表决绝之态。 在此压力下二人屈服了,部分收归国有,总比银行彻底完蛋好。 张反过来在股东大会上劝说众人接受现实。 张,冯几经抵抗,但回天乏力,黯然辞职。 这就是政治权谋的第一步,以势压人,以政府之名,假借全国之力巧取豪夺民间资产。 优秀的权谋类网文多能写到这一步。 但之后老蒋玩的一手着实漂亮。 张嘉璈在金融界有这无与伦比的威望和资历,这样一个人被夺了产业后自然与南京政府心生罅隙。 此刻汪精卫派系也在蠢蠢欲动,而汪派是缺少真正的财政大将的。 这点从后来汪伪政府的班底就能看出,金雄白和周佛海这俩文人去搞金融,简直是…… 为了避免张嘉璈全面倒向汪精卫。 老蒋施展出强大的政治羁縻手腕。 张本为中国银行总经理,辞职后老蒋便任命他为中央银行副总裁。 张坚辞不就。 随后,老蒋又表示可以将实业部长一职让与其。 注意,此时的实业部长乃汪系大将陈公博! 陈公博这个人,我在乱世评弹里也讲过,非常复杂的人物,聪明绝顶、恃才傲物,做人做事全凭一己之性,有古之游侠儿风范。 他当实业部长早就有很多人看不惯,但老蒋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撤换。 此时张嘉璈便是替换的最佳人选! 委员长慷他人之慨这手玩得实在漂亮。 委员长在给哈哈孔的电报中道“实业部事以先任公权(张的字)为妥,如此时由子文兼任,则更为众矢之的,而于政局亦必生变化,更多不测……(由张出任)则,于公权方面亦可略予以面子,不使其不安也”。 张也是老狐狸当然知道其中奥妙,自然不愿意当枪也就婉言谢绝。 随后中央信托局成立,孔祥熙任理事长,老蒋任命张为局长。 应该收老蒋这个任命还是比较公道的,毕竟也是一个准央行级别的机构。 但之后又有了幺蛾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