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章 授业 (第1/1页)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皇宫一侧的厅堂内,传出了孩子们稚嫩的诵经声。 这里便是新朝为孩子们开设的第一座私塾,也是重要的经堂。 徐福现在开始一步步实施着自己的新政。 他不仅倡导“上孝”,也非常重视“下效”。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让孩童可以进入学堂,这是一个朝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在新朝适龄的孩子有一百多人,他们无一例外地被安排进了学堂。 五岁以下的孩子被分在了“孩提班”,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同在“幼学班”。 三丫成为了孩提班的“班主任”,令狐风则是幼学班的“教导员”。 徐明已经六岁了,他和比自己年长三岁的天天、娇娇,同在幼学班。 而赵明和琳达的姑娘欣欣,今年五岁,自然去了孩提班。 关飞负气离开了崇明岛,他去济生岛主动“受苦”去了。 三丫现在没有太多的事可做,自从与关飞结婚后,她也不用再去侍奉皇帝了。 况且现在皇上身边有了三位夫人,就更不需要自己去添乱了。 与关飞的“那点事”,一直是压在三丫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但这种事情还无法摆在桌面上去说,三丫只能“认命”。 看着徐明和天天娇娇一天天长大,同样身为人妇的三丫,怎能不希望拥有自己的孩子呢? 但眼下是没有这个可能了,又或许自己永远也没有这样的命了。 现在能为孩子们上课,能够亲密接触到这些天真可爱的小家伙。 这无疑可以弥补三丫内心中的重大缺憾,是对她非常有好处的事情。 三丫完全投入进了这个充实,而且富有情趣的工作之中。 透过孩子们那清亮如洗的眼眸,就可以一下子看到他们的内心,以及全部。 这是让人非常愉悦的一种体验。 三丫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和满足,她把自己的热情,毫无保留地全部投入了进去。 作为老师,三丫自然要“恶补”各种文化知识。 她也通过孜孜以求地钻研先秦诸子的著作,使自己更加富有了内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丫对孩子们轻声吟诵着《论语》,她也宛如一位谦谦君子一般。 孩提班的孩子们还比较稚嫩,他们刚开始接触诸子百家,尚处于开蒙阶段。 但三丫有的是耐心,她的眼里,每个孩子都像是自己亲生的一般。 相比之下,幼学班的学生就不怎么听话了。 令狐风虽然表面上不苟言笑,但他确是一位严肃的先生。 现在他是新朝的御史,平时为皇上徐福起草诏书,颁布法令。 又成为了一名御师,担当起了教书育人,培养新朝未来接班人的重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令狐风向学生们轻吟道。 “先生,孔子说的是,知道不如爱好,爱好不如乐在其中。” 天天抢先回答道。 “翁天讲的很好,这段话主要讲了学习的三个层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