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第一公子_第一百二十六章 太子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太子定 (第1/1页)

    “老师!”太子居中,滕侯之子腾定,对前来授学的太师子代微微行礼。

    子代为腾国大臣,出任腾国相国,是孔子七十二贤人子牛的弟子。

    子牛为宋国人,字子牛,名耕,也就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第八的司马耕。

    司马耕之名,曾在《左传》中有记载,哀公十四年,死于鲁国门外。

    子牛为宋国儒学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子代出自腾国贵族,年幼时,受宗族长老引荐,为子牛弟子。

    子代年过半百,在腾国朝堂地位极高。

    故而受腾侯之命,任为太师。

    太子定,原名为腾定,滕侯之嫡长,被立为太子。

    滕定这个名字,其实远不及他的儿子,滕宏。滕宏曾与孟子相交,滕宏还是太子时,曾两次拜见孟子。

    问策孟子,言:腾国弱小,是投靠齐国,还是亲楚?

    孟子回道: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我只有一个办法。深挖护城河,筑牢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逃离,那么就能行得通了。

    这就是记载在《孟子·梁惠王下》中著名的对话。

    孟子之言,简而言之,就是说,要在腾国推行仁政。

    由此可见,儒家在腾国还是具有相当的影响的。

    滕宏之父,滕定,便是从小习读儒家经典,滕侯更是以子代为师,让其教导儒家之学。

    滕定年十五,正值治学之年。因为从小习读儒家经典,年纪虽小,但对儒家经典中诸多的观点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子代对这个弟子也是给予了厚望。

    子代微笑点头,后席地而坐,开始了他们师生的一天。

    “今日一言,乃《为政》中半句,【见义不为,无勇也】。”子代摊开竹简,微微闭目道。

    “见义之事,不为者,当为无勇!”滕定很是自信答道。

    子代微微点头,滕定的理解很准确。这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以滕定的水平本就不该不能理解。

    “可是老师,何为义?何为不义?若愚见亦义亦非不义之事,该如何做?”滕定又问道。

    这是他们师生之间的默契,滕定就算理解了,也必须要发问,因为他知道,他的老师提出一言,必定是要教他一些更深刻的做人道理。

    当然不会是明面上理解的意思。

    而这一言中,说白了就是见义勇为。勇为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对义的判断上。

    滕定擅长发问,因为没次问完之后,子代都会赞扬,此正是我欲所言。

    “此正是我欲所言!我儒家之义,太子已知!而世间多存,小义!人能在大义面前勇为,却时长在小义之前不知何为!若大义与小义,相矛盾,你当如何选择?”

    “弃小义,而取大义也!”这是一道送分题,滕定没有丢分。

    子代点头,接下来才是他想说的。

    “既然如此,太子为何要收姬羽之悬珠?”子代问道。

    姬羽,实际上也就是公子羽。因为腾国君臣,只知道公子羽是中山国的公子,并不知道公子羽和中山武公比较复杂的关系。所以想当然的认为公子羽是中山武公之子。中山国姓为姬,所以公子羽也就是姬羽了。

    至于公子羽为什么不解释,这需要解释吗?因为姬姓才得了滕侯这个名义上的侄子,人家不问,为什么要去做多余的解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