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鹤双杀令_拾叁回 寻虎猎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拾叁回 寻虎猎鹤 (第1/2页)

    南有烟雨清巷,北有大漠流光。

    不耐,光阴狂,岁月伤。

    但求提携为君死,却牵江南风烟紫。

    何辞?何辞?

    愿望琼楼玉宇先唐瓷。

    奈何枯木老朽身已死。

    哀兮,哀兮。

    有相逢文武双行少年志。

    不由忆年少轻狂匆匆时。

    尤慕次朝夕,葬此待弥离。

    不必常家安,但望一日还。

    嘘寒问暖无求。

    可达百岁无忧。

    肆无忌惮,沧海桑田,四月人间。

    而今良辰好景,只是洒满天边。

    齐赴高山流水,共享伯牙绝弦。

    足矣,足矣。

    死后旗挂东南,

    供那万物生长,

    便长昙花永现。

    白衣轻叹,

    小楼庄轩。

    淡妆浓抹,

    在水一边。

    题词——龙隐茂林汤..

    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了如今我大宋,便是一改往日风劲,讲究“天”“工”合一。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不再是局限于走形,而是写意。

    那潦意行草中,洋溢的墨点不留遗憾地星零洒在字里行间,尽是挥毫间的几处挂念,和对这凡尘俗世间最后的一点留恋。

    然而最后的落款已经被血墨无情的取代,急着在最后迫不及待地印下了最后的红章,只是这一滩独特血红便是汤庄主“最后的遗憾”。

    正如这还未有题名的诗词一样,一旁无首的尸体静悄悄地躺在一旁的床上,放着文房四宝的木质书台离床虽然只有一步之遥,可连接它们的却是风疾缠身的片刻思念,和如今血腥不堪的赤暗山河。

    “彻查这里!!莫要放过任何一处可疑之处!!”放下手上的绝笔,袁捕头做着他失控前的最后下令。

    此时我也已经回复了一点行动力,便示意那两位捕快放开我,随后那同样两眼怒意的下属,下楼便立刻去执行命令去了。

    毕竟是常年游走于刀刃之上,又或者是见多了生死离别,袁捕头相比李梓卯镇定的多,但依旧抑制不住脸上无需言表的自责,提携带刀,静静地伫立,木人一般。

    我走上前去查看尸体,就发现这汤庄主浑身上下,没有别的损伤,唯独……只是少了首级!

    这实在太诡异!

    也许是当局之谜旁观者清,从始至终,我都是以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只是在懦弱中被动的前行。

    但大部分应该是那骨子里地好奇心驱动着我,也许是我此行见到的血腥,比我从生下来到现在都多,这突如其来的众多刺激,让我早已喊叫不出声来,如今甚至有一点习惯了。

    虽然最开始来这里不是我的本意,但看着李梓卯和袁捕头的悲剧在一天之内就如此般的发生了两次,那么这山庄上下百十号人,又会从此繁衍出多少新的痛苦……

    但是在我心中,却一直羡慕着李梓卯,又或是眼下袁捕头这般,他们的苦楚虽然我无法完全体会,但是至少,他们会认真的活好当下,有真实想要追求的事,也有真实的喜怒哀乐,并竭尽全力的去做,而我,却一直在原地打转。

    想要去探寻,却不知从何开始。明明已经看见轮廓,却萎缩着不敢触碰。

    这可以称作为:迷茫。

    那位大侠的英姿还在我大脑里无比清晰,就像是我要寻得的彼岸光火,而我现在要做的,或许只是需要踏出那一步。

    经历了如此之多,或许这才是江湖生死中的苍茫一栗,但是人行得立,事行得端!无功不受禄的道理从小就耳濡目染,所以即便是我脸皮厚如城墙,也无法同意我自己再继续的从懦弱中卑微而利!

    我受够了!

    一蓑笠,一仗剑,可走天涯。

    我没有绝世神功,但是九流市井,也一定也有他存在的价值!

    看着一个又一个人的痛苦,我心里慢慢萌发的想法此刻彻底倾泻了出来!

    我想帮他们的忙!甚至想帮上所有力所能及的所有人!

    我正如井中一蛙,师傅跟我说的便是那茫茫星顶,只是我先前不愿相信,所以只得见井中一月。

    可是现在想来师傅与我所说,竟基本完全符合!结合我这十来年自己在走书时所闻所见,一定能给现在相信我的人有所帮助!

    方才两名捕快扶着我,行动较慢,袁捕头看我还没缓过劲来,告诉我自己刚才接到前方捕快报告,说汤庄主被砍下了首级,还没来得及冲去查看,而后就看见了还有呼吸的我们。

    眼下叫我等无碍,便示意我不急跟来,自己先去送恩师最后一程,而我身为“少侠”也正好帮他查探一下主楼之中有无可疑的线索。

    我进门后,发现这内宅共分三层,一层便是会客,白青石的地板显得这书香文玩之宅中多了几抹龙井的清香,正中摆放着一立木台,上面是先唐三彩的瓶子,上面植着一束君子兰,稚嫩的rou叶像是刚出生婴儿的皮肤,饱满嫩滑,却又好似吹弹可破。

    木台的两侧放着两把红木的太师椅,而太师椅的之前则摆着三对黄花梨的待客椅,左右一一对仗,而每张椅子只间又有待客竖台一张,在两侧则在各式各样的镂空木架上陈列着汤庄主生平的收藏或者自己所创的佳作。

    右为器,左为卷。就如朝中的站位一样,右侧的各式文玩物件好像朝中武将,硬直挺立;左侧的书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