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_白起传 第六十六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白起传 第六十六回 (第1/4页)

    魏国国君的名号,之前已经介绍过,是为魏安釐王。他的王弟非常有才干,名叫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因魏国此前接连兵败,是三晋之中最落魄的一国,魏王若肯将魏国国政托付给其弟打理,或许魏国还有一些生机。可是,历史偏偏不愿给魏国最后一次机会——当时主持魏国国政的,名叫魏齐,乃是个草包。

    草包魏齐身为魏相国,门下自然是党徒、宾客众多。其中有一人,名叫须贾,善于口舌之辩,官拜魏国中大夫,颇有些才干。当时,魏国为了抵挡住秦国的兵锋,一面联合韩、赵二国,达成三晋联盟;一面也想和齐、楚等国走得近一些,从而寻求更多的盟友。魏齐于是派须贾出使齐国,商讨和齐国结盟一事。

    须贾去齐国时,带有几名贴身随从。其中有一位小人物,名叫范雎,是须贾门下的宾客,向来默默无闻,这次也随行前去。且说须贾一行到了齐国之后,蒙齐王亲自召见,双方顺利达成了同盟协定。须贾见目的既已达成,便辞别齐王,准备返回魏国。

    这几人正要上路,齐王突然下令:请范雎先生再进宫一次,寡人有要事问他。

    不止范雎听了感觉吃惊,须贾等人也不知齐王有用何意,于是就让他去了。原来,那齐襄王很有眼光,他在与魏国的几位使者交谈时,一眼就看出其中的范雎才是真正的人杰,至于其他的须贾等人,都是庸碌之辈。他爱才心切,打定主意要将范雎留在齐国,但当着众多魏国使者的面又不好开口,只好等到须贾等人快要回国了,才来了这么一出。

    面对齐襄王的殷勤挽留,范雎毫不犹豫地推辞了。他答道:“下臣虽官职卑微,但既是魏人,自当效忠于魏国。大王重恩在下心领了,但实不敢受之,还望恕罪。”

    齐王再三挽留不住,只好让他去了。走之前,又赠予他黄金十斤,另有其他赏赐之物,不必一一细说。范雎高风亮节,都说不愿意做齐国臣子了,因此这些礼物也没肯收下,就这么空着手回去见须贾了。

    范雎去时,须贾暗中打点宫廷中人,打探齐王是何意。等及范雎回来后,须贾已明白了一切,记在心里也不去问他。一个多月后,一行人回到魏国,须贾立即前往相国府,向魏齐告密,说范雎蒙齐王私下召见,其中定有内通齐国的阴谋。魏齐身为草包,竟然也不派人查问,就直接将范雎押了起来,一顿痛打,当场将他打得气息全无,死了。

    打死范雎之后,魏齐仍然觉得不解气,竟然又下令将其丢入厕所,让府中宾客对着他的尸身撒尿,再次将他羞辱了一遍,然后才扬长而去。

    谁料,死去的范雎过了一两个时辰,竟然又“活”了过来——方才的他,其实只是痛晕了过去。他虽没真死,但这时状况极惨,口中牙齿已被打掉了一半,身上的肋骨也断掉了许多根,根本无法动弹。他忍着剧痛不敢*,偷偷观察四周,见只有一个下人在身旁,于是跟他巧声商量:只要能将自己救出去,家中的财物全部给他。那下人被利诱打动,果真将范雎裹在席中偷运了出去,又将这一消息告诉了范雎的好友:郑安平。

    蒙郑安平相救,范雎总算拣回了一条小命,不过这还不算完全脱险。他深知只要魏齐发觉这事,自己仍是难免一死,于是化名张禄,寄居在郑安平家中,时刻寻找机会逃离魏国。

    说来也巧,当时魏国境内来了一人,名叫王稽,乃是秦昭襄王派出的密使,专门行走各国,寻找能人异士。范雎听说有这么个人,连忙让郑安平前去与之联络。王稽见了范雎后,一考问,果然是位人才,遂将范雎、郑安平二人藏于自己的马车之中,悄悄带回了秦国。

    公元前270年,范雎抵达了咸阳,这下总该转运了吧?没有。因为秦昭襄王虽求贤若渴,但就是因为各种人才招得太多了,范雎反而不易展露头脚。更何况,当时秦相国魏冉的权势如日中天,与秦昭襄王的生母宣太后等人把持朝政,对于他国的人才极其排斥。因而范雎到了咸阳整整一年,连秦王的面也没见过,更别提时来运转了。

    范雎不甘心就此虚度一生,时刻寻找机会。有一日,魏冉突然向秦王提议:请求出兵伐齐。秦王因魏冉劳苦功高,又是自己的娘舅,不好不肯。范雎探得了这事,知道自己的机遇到了,于是他托人致书秦王,恳求相见,且放出大话:“若在下之言对安国兴邦毫无用处,任由大王处置!”

    秦王遂传召范雎,让他入宫议事。范雎一进王宫,四处乱闯,进入了宫闱之地:永巷(后宫嫔妃们的居住地)。这种地方岂是他一介草民可随便闯的?带他进宫的宦官见了,吓得魂飞魄散,正要拖住他出去时,秦王到了。

    范雎见来者前簇后拥,知是秦王,非但不避让,反而加快脚步迎上。身后那些人脸都吓得白了,连忙小声提醒他道:“大王来了,大王来了……赶紧回避……”

    范雎立定当场,大声责问众人道:“秦国安有大王!”

    这句话,可谓是振聋发聩,众人一齐吓得呆掉了。这时,范雎又道:“秦国难道不是只有太后和穰侯(魏冉)么?”

    秦王闻言,微微一笑,知范雎话里有话,竟不怪罪他,而是斥退左右,单独召范雎议事。

    “张禄先生,可详述你的安邦兴国之策了。”秦王已对范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孰料,一直急着求见秦王的“张禄先生”这次却没话说了。秦王连问他三次,他都避而不谈,惹得秦王终于失去了耐心,问他道:“看样子,先生是不肯赐教寡人了?”

    范雎这才严肃答道:“大王既是真心发问,且容在下畅所欲言。”

    秦王点点头,专心听他有何话说。

    范雎娓娓而谈,指出两点:第一,眼下的秦国,太后、相国权势过大,再不加以遏制,则王权日益衰微。想那魏冉,要出兵打哪便是打哪,大王您都不敢反驳,长此下去,则军政皆入于他一人之手,着实危险;第二,从战略上看,魏冉伐齐一事只是损己利人,必须加以阻止。那齐国远在东海之滨,就算攻下再多的土地,秦国也得不到一寸,那何必要兴师动众地派大军前去?

    这席话,正可谓是切中了秦王的心坎。第一点就不用说了,秦王早有心换相,不然白起等人逐渐都归魏冉直接指挥了,只是苦于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者;至于第二点,秦王更是早觉得不妥,只是,赵国眼下刚获大胜,韩、魏二国又和他走得亲热,不伐齐,那伐何处?

    秦王想到此处,立即下令,厚待“张禄”。今后秦国何去何从,就看此人的本事了。

    不久,范雎即被任命为客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