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_白起传 第六十八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白起传 第六十八回 (第1/4页)

    为了方便叙述接下来的大战,我们还是先来缕一缕线索,回看一下秦、赵两军的战况。

    刚开始,王龁连续出兵两次,都是千把号人的小规模部队,迅速被十万赵军击败。然后,尝到两次甜头的赵军,终于在确认秦军是真心撤退的情况下,全力追击,一举将五万秦军南下的退路封死。为了拯救该部队,秦军又出动了十万人,绕开了丹水以东的赵国军队,从丹水西侧向北急行,抵达王龁所部身后,并就地修筑营垒。赵括见状,更加确信对方的最高统帅已被他围住,立即发动所有兵力,将王龁向西壁垒方向撤退的唯一一条通道也牢牢封锁。这样,王龁北有长平关,南有赵军主力三十万,西有十多万大军守在丹水河西岸,插翅也难飞,只好凭着仓促间修成的营垒,固守待援。在等了十多日后,白起终于出现,用五千骑兵又将四十多万赵军封锁在了一南、一北两支秦军当中。

    以上几支部队中,这五千骑兵在人数上是极不起眼的。但就这五千人,足以将赵军主力封锁住,以切断其与东壁垒大营之间的联系。当然了,也只能作封锁之用——若用作短兵相接,主动去与三十万赵军交战,被解决掉也就是几个时辰的事儿。

    就这么一环扣一环,双方各施计策,终于打成了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局面:王龁遭三方夹击,赵括遭两方夹击,白起负责配合夹击。因上文已大致讲述了当时战场的地形,是为“|\”形。双方有六十万大军正局促在该图形的上端;而长平关,又恰好将最顶端的狭小出口封死。此时的情况,可说是秦、赵两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挤作了一大锅。

    再话回当日,赵括见身后突然出现了数千骑兵,将其退路封锁,一时间,脑子也有点乱。他本可以全力向南,将该支秦军击败,从而保存主力,安全撤回东壁垒营地;但再一想,他心中又道:不对啊,即便加上这五千骑兵,秦军也只有区区十几万人,想要包围住我的四十多万大军,兵法中可没有这么一招!于是他不仅不急于撤退,反而下达了总攻的号令:全军猛攻王龁所部,务必要尽快将秦军主将拿下!

    又一番恶战下来,王龁所部虽是人人带伤,仍然未肯投降。赵括不防他顽强至斯,心中又道:既然孙子兵法说过,“五倍则攻之”,那就定然不会错的——我赵军人数虽众,但并未有王龁兵力的五倍,难怪拿他不下!罢了,索性让驻守在长平关、故关、以及东壁垒等地的其他赵军全线投入战斗,这样差不多就有五倍了,必能迅速克之!

    于是,他立即分出一支小分队,冲破那五千骑兵的封锁,前往通知长平关、故关、以及守卫百里石长城和东壁垒的赵军守将,下令他们放弃阵地,倾巢出击。无论如何,也要将身陷重围的秦军主帅拿下!

    因赵括一踏上前线,就改换将领,树立威信,赵军之中谁敢不从。于是各处守将得令,无不集齐兵马,冲下关来,配合赵括从四个方向对王龁所部发动了排山倒海般的进攻,又攻了几日,王龁所部虽奄奄一息,但仍未覆灭。

    就在这时,一声急报传至赵军阵中:大事不妙,长平关已被秦军拿下!

    长平关守将尚在配合赵括,全力攻杀王龁,闻讯大惊,连忙撤回兵马,去长平关下查看。果然,长平关上的赵军旗号,已被换成了秦军旗号。再想回夺时,驻守在关上的数千秦军凭着此关又高又险,将如蝗般的箭雨射下,关下赵军措不及防,死伤惨重。而此时,王龁也已听闻秦军占领了长平关的消息,带着仅存的近十万军队,从南方杀来。这支赵军人数本无多少,又非精锐,被关上、关下的两支秦军一阵夹击,竟全军覆没。

    原来,白起前些日子一直未肯使出全力,就是在等那支奇兵包抄到位。该军队并非是天兵天将,也无跨过赵军阵地,前去攻打长平关的本事。他们之所以能建此奇功,只因他们清一色皆是骑兵,脚程极快。经白起策划,该骑兵部队每人事先携带好十几日的干粮,从上党外围出兵,然后划出一条“C”字型的迂回线路,悄悄绕到了长平关的身后,才突然发动了进攻。——白起当初之所以将王龁安置在了长平关下,为的就是诱惑关上守将放弃关卡,配合赵括作战。一旦此计得逞,秦军便可轻易拿下此关,进一步封锁赵军主力。

    拿下了长平关后,那支奇兵只留五千人镇守此关,另有两万多人补足了军需,马不停蹄,又沿着百里石长城一线,去攻打故关,没过多久,竟将故关也一举拿下了。

    凭借白起妙计,秦军连下两关,又逐渐控制了漫长的百里石长城。如同下围棋一样,秦军已成功将赵军的外围,打成了环环相连的一整片。而此时的白起,终于露出了他狰狞的面目。

    他有条不紊地下达了第三道命令:“即刻起,尚驻守在西壁垒之上的三十万秦军,仅留十万人镇守;其余的随我出战,合围赵军!”

    孙子兵法没有说错,按常理来论,除非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否则是无法包围敌军的。因为即便包围住了,如果包围圈太过薄弱,也会被敌军轻易冲破。那么,一个关键的问题出现了:被堵在“长平关—五千秦军骑兵”之间的赵军主力现有近五十万人,而白起手中所掌握的全部兵力也大抵是这个数字,双方兵力相差无几,如何实现包围?

    白起之所以能狂妄地下达该命令,是因为他已找到了取胜的钥匙:东壁垒。

    东、西两座壁垒,是秦、赵两军的军营所在地。其中,西壁垒为一段山脉,名叫空仓岭;而东壁垒则有好几座山丘,如韩王山、大粮山等等。其中,韩王山在北,大粮山在南,赵括眼下的驻军之地,就位于韩王山西北。因而白起接下来的目标,并不是与赵军交战,而是抢占韩王山。

    二十万大军既出,攻占韩王山一事就毫无悬念了。在秦军的大举进攻下,只有少量赵军镇守的韩王山阵地很快沦陷。拿下韩王山后,白起令旗一挥,留下十万军士驻守该阵地,其余的十万军队冲下山去,协助早已堵在那里的五千骑兵。

    到了这时,局势基本明朗了,在白起的部署下,秦军终于从四个方向,将近五十万赵军牢牢围住了。

    在赵军北面,由已经撤退至长平关上的大将王龁,率十万军士,负责镇守;在赵军西面,是秦军的西壁垒防线,白起留有十万守军,负责镇守;在赵军南面,由之前的五千骑兵,以及后续赶来的十万秦军,负责镇守;在赵军东面,由刚刚夺占韩王山阵地的十万秦军,负责镇守。

    赵括见秦军摆出了这套阵势,方才明白,之前的王龁不过是个副将——中了白起之计了!不过,他既是饱读兵书之人,自然早已将各类破解包围之法背得滚瓜烂熟,因此略一琢磨,已有办法,遂下令道:“兵法有云:‘围师必留一阕’。我赵军也可兵分四部,每部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