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三章 少体校与武术队 (第2/2页)
术队,也是落后了许多。 武术队的五位教练在校领导的的不满下,都是亚历山大,除了能够选到优质的生员,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直到昨天齐世远在街上无意见遇见张雨婷。颇有眼光的他断定这个小女孩与众不同,将会改变延峰武术队在全省垫底的局面。内心里充满了期待,早上八点多时,在宿舍就呆不住了,亲自跑到校门口,等张雨婷的到来,教练对学生的这种礼遇,延峰体校还从来没发生过。 延峰体校全称是延峰市少年儿童重点业余体育学校,座落于市中心延宁区,占地约九十八亩。校内开设有田径、举重、射击、游泳、拳击、武术、乒乓球、篮球等项目,学生年龄最小的七岁,最大十七岁。专业的体校在校生除了训练,同样也得上文化课,到时如果不被省体工队录取,就只能自己考大学,如果两者都上不了,与普通高中学生一样,毕业后出去找工作吧。 张雨婷八点半,乘公交车到延宁区文体路站点下车,拐过两个街道抵达体校门口,一眼瞧见坐在条凳上的齐世远,远远地就怀着内疚的心情再次道歉道:“齐教练,您的手伤的很严重吧,对不起?”他的右掌包着厚厚的纱布,打了石膏固定,白色的纱带绕过脖子,把手臂吊固在胸前,与骨折的治疗处理方式差不多(骨裂是比较轻微的骨折)。 齐世远也瞧见身着天蓝运动外套、白色涤纶卫裤的张雨婷,一颗心总算落了地,把条凳收拾进门卫处,出来招呼她道:“我还担心你不来,特地在门口等你,如果你今天不来,星期一我可要亲自去你学校找你的校领导要人了。我的手没事,医生说休息二十来天就好,这几个星期的训练课程有其他教练负责。” “你的父母没反对吧,要不要我出面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想仔细察看他的手,了解一下伤势的张雨婷听到这两句话,才稍稍放心,柔声回答道:“没有啦,教练,他们很开明的,很多事情都尊重我的决定,给予我很大的自主权。” “那就好,我带你去校务处办理入校手续。”齐世远说着带领张雨婷进校,朝办公楼走去。 张雨婷正观察体校的教学楼,听到这句话,停住脚步疑惑道:“教练,为什么要办理入校手续,我没说我要转学到少体校来。” 普通学校上的好好的,张雨婷才不想去体校呢,一来体校与普通学校不同,虽然也有上文化课,但更注重体育训练,此消彼长,必然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进度。二来少体校的成材率非常低,未能选拔进省体工队与国家队的学生毕业后出路是个问题,在全国包分配的年代还好说,九十年代后双向选择就业,找份工作比普通大学生要困难几倍。这也是后世为什么全国的县市级少体校年年都招不满生员,还有的少体校在校生中途转学的原因所在。 张雨婷的体质属于超顶尖级别,不必担心成材与否,她不想成为体校生完全是惯性思维,前世没上过体校,在她的印像中,总觉得体校生文化课成绩应该比较差,不是他们不聪明,是环境不同而已,受这里的大氛围影响,很多人宁肯多流汗,加强训练,也不愿安静的坐在课堂上,多花一些时间去掌握文化课的内容。到头来,文化课成绩不好就自然而然了。 入乡随俗,张雨婷还是喜欢和学霸们在一起,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如以后说,“我是某某博士,某某院士的同学比我是奥运冠军的某某同学来,”别人相信前者会多一些。 齐世远笑容下掩藏着些许尴尬,解释道:“入校手续是统一的说法,体校每年都会到普通学校去招生,经过测试,达标的孩子们学籍档案都是转到体校来,也就是从普通学校转学到体校。” “我们武术队与其它体育项目不同,属于特例,如果符合条件的学生自己有意愿转学,学校自然欢迎,否则就是在体校挂名,属于旁听生,原学籍档案不变,体校会自备一份档案留底。” “旁听生是这样子的么?称为编外或候补学生更贴切吧?”张雨婷有些想笑,又觉这个特例有些不合常理,问道:“教练,既然武术队拥有这个特例,那我们的待遇与其它体育项目还有哪些不同?” 齐世远更尴尬了,犹豫了半晌,无奈道:“没什么不同,就是有一点,体校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训练室给我们,平时队员们是在田径场上训练。” 噗嗤,张雨婷忍不住笑出声,她总算明白了传统武术为何会没落,在世人的眼里,武术渐渐变成花拳绣腿与舞术,中看不中用。问题出在这里,体校连个训练室都没有,谈何发展强大,与跆拳道、柔道、空手道后世发展成连锁店真的没有可比性。 想想也是,一直到九十年代末,2000年之前,省体校的武术队一样没有训练室(省体工队除外),队员们都在田径场上训练,好不容易有了一块毛毯,借用体校的排球训练室两三个小时,两三个小时后得赶紧动手把地板打扫干净,免得影响排球队员们的训练。整一个爹不亲、娘不爱的受气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