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6章 一颗心都快痛死了 (第1/2页)
顾玖坐在菜店后院喝茶 这个时间,菜店的货物早就被抢购一空,正在做清洗。 邓存礼解决了闹事的乡农,急匆匆赶来面见顾玖。 “老奴给夫人请安。” “事处理完了吗?” 邓存礼点头,“已经处理完毕。那几个带头的贩子,从今以后,休想从菜店买到一根葱一两。 那些贪便宜的乡农,老奴也找他们谈了。他们想和谁做生意我们不干涉,但是不能在我们四海商行门口闹事。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再有下次,我们四海商行菜店不会收购他们的出产。” 顾玖笑了笑,说道:“你处理得不错。走捷径的贩子,任何时候都会有,不用太在意。 我们靠什么赢得市场和信任,靠的就是口碑和诚信。区区几个贩子,掀不起风浪。 贪小便宜的乡农什么时候都少不了,也不用放在心上。之前的发生的事,其实是在帮我们筛选供货商和客户。 菜店要出售优质菜,也要经营优质客户,优质供应商。那些乱七八糟的人,该舍弃就舍弃。 你让菜店把闹事的人都记下来,做个名册。我会交给二壮。二壮天天泡在乡下,去到村里面,他自有办法收拾那些贪小便宜的乡农,教他们做人。” 邓存礼应下此事,“小的一会就将名单交过来。” 顾玖继续说道:“关于菜店的计划,我和你说过。整个京畿地区,我们要尽可能的拉拢更多的乡农,加入我们的菜篮子计划。 但是因为很多地方实在是偏僻遥远,来一趟京城需要好几天。我打算,在各地设立一个固定收货点,四海商行菜店可以准备开分店了。” 邓存礼意外,“这么快?马上到冬天了,这个时候开分店,会不会太过仓促。不如等到开再开分店。” 顾玖说道:“先开两家分店试探一下市场的反应。我听二壮说,很多酒楼都愿意和我们菜店直接合作。” “正是如此。京城已经有十多家酒楼,每天固定到菜店采购菜。” 顾玖很高兴。 菜篮子计划,是她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否则,她也不会将二壮派出去,亲自跑这件事。 “先将分店开起来,把我们的影响力和口碑扩散出去。先贴钱也没关系。” “老奴遵命。” 接着顾玖又说起搬迁计划,“明年夏天到来之前,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暴力强拆也好,动之以也罢,或是无息贷款都行。总之,窝棚区要全部拆掉。所有流民,全部搬进新村坊市。如果有拒不配合的人,你知道该怎么做。” “老奴知道。辞退,驱赶,总有办法叫那些人就范。” 顾玖点点头,“拆迁的手段,必须软硬兼施。不要让流民以为东家软弱好欺。 另外,自明年起开始封山。煤炉和蜂窝煤,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尽快推广出去。蜂窝煤也要尽可能降低成本,以最低廉的价格冲击市场。最好能做到比市场的柴火还要便宜。” 邓存礼顿感压力山大,让蜂窝煤比柴火都要便宜,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说道:“按照夫人的吩咐,前期量少的况下,煤厂没办法赚钱。” 顾玖做事向来有魄力,“煤厂我可以贴补一年的利润。明年起,煤厂就要自负盈亏。” 邓存礼顿时松了一口气,“有一年的时间,足够了。” 这些年,他从顾玖这里学会了各种花式营销。 如何推广新式煤炉和蜂窝煤,他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只等天气再冷一天,就可以大干一场。 邓存礼亲自体验过煤炉和蜂窝煤,这东西方便简单,而且真的很便宜。 用不要钱的煤渣渣,压实做蜂窝煤,就算一文钱一个,都有近一倍的利润。价格再压低一点也是可以的。 节省一点,一天三四个蜂窝煤足够用了。 一个月也才一百文钱而已。 如果是半年前,流民穷得连一文钱都拿不出来的时候,蜂窝煤就是好上天,也别想推广出去。 而今不同,流民手里面多少都有点钱。 一天几文钱的蜂窝煤,很多家庭都会接受。 因为等到冬天来临,柴火也是要钱买的。 柴火不见得比蜂窝煤更便宜,而且还不能在屋里取暖。 接下来,顾玖又去了二期工程转了一圈,最后前往纺织工坊。 上千人的纺织工坊,一眼看去全是人。 纺织工坊被分为三个车间,一个纺棉布,一个纺羊毛,一个做成衣。 堆满仓库的棉花,全是今年的新棉花。 看上去真的很有成就感。 纺织工坊外面,一条人工渠穿越而过。潺潺流水,很是喜人。 人工渠边上,工匠们正在试着架设水车。 顾玖提点邓存礼,“纺织工坊,防火是重中之重。其他工坊,都要离这边远一点。另外,尽一切可能,给工匠们提供方便,改造纺织机。如果这条人工渠的水流量不足以带动水车,那么就从渭水引水过来。” 邓存礼吓了一跳,“从渭水引水,那可是大工程。” 顾玖看着高耸的水车,一脸激动,“再大的工程,在这架水车面前,都不值一提。” 这是水车吗? 是! 也不是! 这是生产力! 只要纺织工坊这边实验成功,水车将应用于绝大部分行业。纺织工坊纺线织布,粮油工坊舂米,煤厂压煤,农田灌溉,甚至用于炼钢炼铁。 凡是需要大量人力的地方,都可以被水车替代。 这是生产力的进步。 也是顾玖庞大商业帝国最坚实一步。 做开发商算什么。 解放生产力才是真牛bī)。 只可惜,她对这些只是知道一个概念,具体要怎么实现全靠工匠们自己摸索。 好在,她有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工匠。 她替工匠们打开一扇窗,工匠们还她一个梦想。 世上还有比这个更美妙的事吗? 不会再有了。 顾玖做了决定,“年底可以开始对工匠们做出考核,从一级工到十二级工,十二级工以上就是大匠。等级越高待遇越高。鼓励更多人学习技艺,传承技艺。” 邓存礼问道:“工匠等级制定后,待遇该怎么划分。” 顾玖望着眼前的大水车,说道:“一级工,至少要学习两年以上。待遇至少下苦力的三到五倍。 工匠等级每往上提一级,待遇相应提高两倍。大匠不在此列,大匠的待遇另外算。 考核标准你联络少府将作监,让他们帮你们定标准。甚至可以花钱请他们帮忙考核评定。” 邓存礼点头,“这事老奴会抓紧时间办。” 顾玖提醒他,“以后,我们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工匠,工匠培训必须从现在开始。这地方能不能起来,能不能养活几十万人,就看你的工匠培训能不能跟上来。 还有,工匠考核不限别,纺织工坊的女工也可以参加工匠考核。只要考到了等级,就可以加待遇。” 邓存礼大皱眉头,“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