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32、这是箫剑 (第1/2页)
吃完晚饭,宁远他们在水库旁边散步,夏日的傍晚,宁静和喧闹竟然和谐的共存,有点‘蝉噪林逾静’的意境。 光是跃进水库,就有很多可看可述之处……除了这个名字。 不过,正因为带着时代的烙印,才在听到的时候,恍惚生出一种穿越感,脑海里也禁不住发散思维,浮现出那种热火朝天的场面。 如果自己这次不是重生回来,而是一个武侠或者仙侠世界的话,自己这种精神力,会不会甩其他人一大截? 当然,也可能练功时念头太多走火入魔…… 一转眼,宁远的思绪就跑偏了,等回过神的时候,他看到孟颜已经坐在旁边的石板上。 夕阳、远山、田野,以及近处的水波,和面前的背影,构成一幅静谧而和谐的画面。 宁远并不是单独跟孟颜出来的,而且一群人。 在剧组里,如果心思单纯点,就会觉得各个都是可以相交之人,说话又好听,但实际上,这里的每个人心思都非常活泛,你根本不知道对你笑意盎然的表面之下,有着什么样的想法。 正因为此,在这里一点小事,在他们眼里都能解读出不同的含义。 就像很多因戏生情,或者偷吃,甚至捕风捉影的绯闻,就是这些人曝光出去的。 不是每个人都有宁远这么紧实的嘴。 而这个时期,正是孟颜谨慎的时候,她虽然觉得跟宁远没什么,但也不喜欢被说些什么。 不仅是孟颜,很多明星都有这样一个三部曲的阶段,第一个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随他们说,我怕算我输。 等到察觉人言可畏之后,就进入第二个阶段,谨小慎微。 当到了一个可以不用顾忌人言的地位、年龄,或者破罐子破摔的境况,就进入第三阶段,面对风言风语和闲话,要么一笑置之,要么竖个中指:qnd! 比如周董,比如宁婧,比如章舞衣……太多都是这三部曲,而破罐子破摔的,大抵都是形象差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比如某蓉。 连孟颜都如此,这时候比她差远了的宁远,也好不到哪儿去,真让他跟孟颜单独出来,多少也会顾虑,毕竟他不是真的对她有什么想法。 虽然一群人出来,但也没什么喧闹,大家都安静的或慢慢走着,或安静的站在那里,欣赏眼前的美景。 从宏伟的坝埂上拍小阁楼式的闸门控制室,有青碧的水域,节节上升的构架,近处的林木草坡,远山的优美轮廓,一幅纯净的图画。 可在近水边,掬水在手,洗濯清凉;时机合适,可划上渔船出“海”,微波荡漾间,任意放飞思绪。 看到不远处的梁家辉,宁远突然玩心大起,朗诵着电影里,陈清写给周渔,并发表在报纸上的那首诗: “为了让你听见我的话——” 宁远这抑扬顿挫的声音一出,所有人都愕然的看了过来,包括孟颜。 随即,所有人都笑了。 还真是应景啊。 虽然大家眼神看过来,但也没有过来围观,宁远的声音够大,离得远也能听清。 再说了,这首诗就这么短短几句,剧组里没人不会背的。 “有时候变得纤细,微风吹起鳝鱼的冰裂。 仙湖,陶醉的青瓷,在我手中柔软得如同你的皮肤。 她溢出了我的仙湖,由你完全充满,完全充满。” 宁远一边‘深情’的朗诵,一边张开双手,像个朗诵家一样表情和肢体陶醉。 结束了,大家立即起哄似的鼓掌、叫好或者大笑。 虽然拍戏的时候没有对这首诗有太多的解读,毕竟这类文艺片,包括结尾都给人遐想,不会限定死。 但私底下,大家都觉得最后那句……好像在ghs。 不过大家又觉得,文艺片嘛,路子肯定野一些了。 气氛变得愉悦而快活。 “宁远,你小子欠抽是吧。”孟颜朝宁远喊道。 “哈哈!”众人又大笑。 好在这时候梁家辉不在,要不然可能还真有点尴尬,毕竟他那粤普的口音,朗诵出来总觉得怪怪的。 在水库边转了一会儿,他们又继续朝下走去。 大大小小的龙潭在层层叠叠的田野,汩汩而出的清水隐隐约约,似乎从不断绝。 宁远想起老家的那些水库,就算是特别厉害的干旱天里,也可以靠水吃水,这个水库大概也是如此。 兴修水利,是那个时代的壮举,也是利国利民的百年大业。 从水库里抽水灌溉稻田,喂养秧苗,让那些平静的日子和朴素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代代延续。 离水库不远的地方,有一棵几人难以合围的红椿树,硕大的旁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