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3 面谈 (第2/3页)
社和印坊,两者都在同一个地方。” “看来,你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我也只是尽力而为罢了,其实并没什么把握。但不亲自试试又怎么知道行不行呢,总要做过才知道。” “好吧,我考虑一下,明天给你答复。” “多谢曹当家,那我就不打扰两位了。金掌柜,我就在外面客厅等您,您慢慢谈不急。” “好,我跟当家谈完就跟你一起回去。” 跟曹当家行了一礼后,池非这才退出书房。 等池非出去后,金掌柜忍不住问,“当家,对于苏真的提议您打算怎么办?” 曹当家不置可否,只是走到窗边一边凝视着前方的湖面一边想着事情。 过了一会他这才开口道:“看来,我还是有些低估这小子了。 这小子的确是个鬼才。 他不仅想出报纸这种新奇的东西来,而且把一切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想好了解决的办法,实在让人不得不服。 我敢说,他这报纸一旦上市,一定会变成一种不得了的新事物。 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一时间还没想好,但肯定非同寻常。” 金掌柜也开口赞叹道:“我当时第一次听他说起这计划时,也觉得大有可为。 这苏真的确是个天才,不仅话本写得好,连赚钱的路子也跟其他人完全不同。 先是香皂和肥皂,如今又是这报纸,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这么多新奇事物来的。 他提的这些条件,倒是对我们聚雅斋颇为有利。” 曹当家笑骂道:“老金,你可别被这小子给蒙混过去了,他可精得很。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如果没有懂行的人帮他,凭他一个人想把印坊这块做起来谈何容易。 他提的那两条好处,只有第一条答应以后所有新书都由我们聚雅斋独家出版这条是最实在的。至于第二条完全就是在卖假人情。 他说一年内让我们免费在报纸上连载八本书,看似是我们占便宜,实际上他才是最大的得益者。 你仔细想想,他那报纸要想吸引人的话,一定要有足够多的内容才行。 虽然《梁祝》和《仙侠》这两部书同时连载的话的确能吸引一些人。 但你别忘了,这两部书已经上市很久了,该看的早就看过了。 如今再连载一遍也不过是炒冷饭而已,作用有限。 我想他一定会再开新书的,而且肯定会在报纸上连载,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别人去买他的报纸。 但即使是这样,也不过是同时连载三部作品而已。 按他的说法,一张报纸至少有七、八本话本加起来那么大,这么大的版面如果只是连载三本书的话,岂不是显得很寒酸?所以他需要往里面增加更多的内容。 假如我们把八本书让他同时连载,这样版面一下子就充实了起来。 别人看到这一张报纸上面竟然连载这么多话本,不买才怪。 所以我才说,他才是最占便宜的那个,表面上却还假惺惺地卖我们人情。 这小子太精了,稍不注意就会被他蒙混过去。” 金掌柜想了一下,的确是这个道理,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不过看当家的反应,金掌柜知道当家其实是很欣赏池非的,否则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来。 如果池非在场的话,一定会惊讶不已。 因为还真让曹当家给说中了,他就是打算在报纸上面连载自己的新书,来作为报纸的最大卖点。 要知道,当年金庸先生就是凭着自己每天连载的武侠小说把《明报》给硬生生地撑起来的。 当时绝大多数读者正是为了看金庸先生写的小说才去买《明报》的。 另外关于那八本书的免费连载,池非的确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扩充内容。 但所谓在商言商,就算是聚雅斋,他也只会给他们一年的免费连载期。 他相信,最多半年,只要那些书商看到报纸连载的确能够提高话本销量的话,一定会有大把书商请他在报纸上连载他们店里的书,到时他就要开始收费了。 这算是广告费的一种,也是除售卖报纸外的另一项收费。 除此以外,还有普通商业广告的收费,这才是真正的大头。 不过这个现在还不急,等他的报纸开始流行以后,自然会有大把商人来找他在报纸上打广告。 这样一来,他一份报纸就有三份收入了。 这也是现代报纸的主要收入途径,池非只是有样学样而已。 对于曹当家是否会同意跟他合作,池非至少有八、九分的把握。 他相信以曹当家的眼光,一定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所以他很有信心。 这一年来,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那就是开一家报社发行报纸。 他要成为这个时代第一个办报纸的人。 就算失败了,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报社倒闭,然后把建好的厂房租出去而已。 以他现在的身家,完全亏得起。 众所周知,报纸分两种,一是新闻时事类报纸,二是小说故事类报纸。其中新闻时事类报纸才是这行当中的王道。 但池非在认真考虑过后,决定只做小说故事类报纸。 因为新闻时事类报纸风险太高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