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_103 面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03 面谈 (第3/3页)



    就算是在现代,有些过于敏感的新闻也是不允许报道的。如果硬要报道,分分钟都有可能被查水表。

    假如说现代报馆乱报道的话,有可能会面临停刊整改甚至是取消牌照的风险。

    那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古代社会,如果某些新闻不小心触碰到了权贵或统治阶层的利益或痛点,那可是随时会被抄家砍头的。

    除了风险太大以外,另一方面就是成本问题。

    新闻时事类报纸需要很多有经验的记者去采访和收集各种新闻素材,这会使得办此类报纸的报馆成本大增。

    池非虽然有点钱,但如果一开始就搞这么大的摊子,很可能会血本无亏。

    所以在仔细研究过后,他决定只做小说故事类报纸。

    这类报纸不论是风险还是成本都是最低的,也更适合他这个以写小说起家的作者。

    回去以后,他还有很多事要做。

    其中印刷作坊这块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得到聚雅斋的帮忙,将会容易很多。这也是他此行的最主要目的。

    就在他一边等人一边想着事情时,一个侍女打扮的少女从外面走进来,手里还端着一盘精致的点心。

    “池非先生,请用点心。”那名侍女有些慌张地把点心盘放下。

    “谢谢。”池非习惯性回了一句。

    说完这句话后,他忽然觉得事情不对,这侍女怎么会知道他的身份?

    他有些惊讶地抬头望向对方。

    只见那名长相漂亮的侍女不知为何并没有离开,而是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他,眼中充满了不敢相信的神情。

    池非越发觉得事情不太对劲,于是干咳一声叫醒对方想问个清楚。

    那名侍女这才发现自己失态,顿时满脸通红地跑出了客厅。

    看着对方不断跑远的身影,原本想问清楚的池非只能放弃。

    他并不知道,那名侍女跑出客厅后,直接往后院方向跑去,直到跑进一个院子的绣楼里才停下来。

    早在房间里等着的侍女珠儿一见到她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还以为她发生了什么事,立刻跑过去问:“小姐,你怎么了,你没事吧?”

    曹宛儿喘着气十分激动地说:“我、我看到池非先生了……我看到他了!我看到他了!”

    “他没对你做什么吧,小姐?”珠儿十分紧张地问道。

    曹宛儿已经听不进其他声音了,只顾着无比兴奋地说:“天啊,原来池非先生这么年轻。你猜他多大?你快猜,你快猜。”

    看来并没什么事发生,珠儿终于松了口气。

    面对小姐的不断催问,她只好回答说:“应该有二十几岁吧。”

    “你猜错了,池非先生跟我差不多大,可能也就比我大个一两岁而已。”

    “这怎么可能?小姐你认错人了吧?”珠儿实在不敢相信名震大江南北的《仙侠》作者池非先生只有十六、七岁。

    “不会错的,就是他。

    我昨天经过爷爷房间的时候,正好听到他跟金掌柜在谈事情。

    我原本正准备离开,忽然听到爷爷对金掌柜说了一句‘那小子毕竟是《仙侠》的作者,我跟他当面谈一下也是应该的。行吧,明天下午你就带他过来找我吧。’

    我一听这话,心里高兴坏了。这表示明天下午金掌柜就会把池非先生带过来见爷爷。所以我才特意换上你的衣服,躲在花园里想去看看池非先生长什么样。

    结果我亲眼看到金掌柜带着一个人进来,那个人不用说正是池非先生。他们谈完事后,池非先生就在客厅里等金掌柜出来。

    为了确定没有认错人,我把点心放在他面前的时候,还特意说了一句‘池非先生,请用点心’。

    结果你猜怎么样?他说‘谢谢’。

    他应了,他真的应了,他果然就是池非先生。

    天啊,我要死了。我当时竟然傻乎乎地盯着他看个不停,直到他出声提醒我才反应过来,然后急急忙忙地跑回来。

    你说他会不会觉得我有问题,连话都不会说只顾着跑。

    啊,要死了要死了,我不敢再见池非先生了,他一定觉得我是个傻子……”曹宛儿羞得不行,捂着脸不断大声叫嚷着。

    珠儿看着自家小姐一副恨不得撞墙的样子,在担心之余,只想她尽快把自己那身侍女装换下来。

    否则让别人看到,实在不好解释。

    她没想到小姐会这么大胆,为了见池非先生敢这样做。

    就连她端过去的那盘点心,也是小姐自己的。亏她想出这样的办法来。

    不过对于小姐的心情,她倒也能理解。

    现在满京城的人,都想知道《梁祝》和《仙侠》的作者池非先生长什么样。

    这个人实在太神秘了,除了聚雅斋的金掌柜,几乎没有人见过他。更不知道他有多大年纪,是老是少。

    但大多数人都普遍认为,他应该是个二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因为从他的文笔以及所写的东西来看,感觉年纪并不大。

    但珠儿怎么也想不到,池非先生竟然只有十六、七岁。

    换句话说,他两年前写《梁祝》的时候,才十四、五岁。

    这实在太惊人了,说出来都没人相信。...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