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_第134回 查工作掷地有声 忽闻得好大喜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4回 查工作掷地有声 忽闻得好大喜功 (第1/2页)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阙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阙借讽刺刘义隆好大喜功,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之所以又选择了辛弃疾的词开篇,是因为我们这一回的故事与好大喜功的人有关。有时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古往今来有多少事业葬送在好大喜功、贪功冒进的烂人之手。有时,不管是领导还是百姓都很难分清有的人是好大喜功还是满怀热情。就像辛弃疾词里讽刺的刘义隆,他作为皇帝被后人评价成他很努力,只不过搞错了方向。看到这个评价我就呵呵了,这个史学家能把造孽当事业干说的这么风轻云淡,也是真特么没谁了!这个刘义隆志大才疏,最后还想杀死自己的继承人,没想到却被自己的亲儿子自己的继承人给杀死了。再重复一遍,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试想,一个志大才疏、好大喜功的人,还有一颗贪得无厌的心。这种人成了企业的一把手,那给企业带来的真的是无边的祸患...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正说到,刚刚看完好戏,吃完午饭准备去检查季度工作要点的完成情况。按照我自己列的检查计划和原有季度要点的起草顺序,我得先去销售处检查销售系统工作的完成情况。道理很简单,销售工作是一个企业很多业务工作的开始,几乎所有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工作都是围绕着销售工作展开的。666厂的市场营销工作更是在很早就提出了“三转”方针,即销售围着市场转,生产围着销售转,全厂围着生产转。这三转方针也是666厂多年来对自己生产经营工作的总要求,提出这个三转方针的领导如今早已退休了。也不知道这个方针是提出来的人自己也不明白,还是从哪里抄来的。因为这个“方针”虽然在这个企业喊了很多年,但是却从未很好地执行,说白了就特么没转明白过。后来,那位志大才疏的国企蛀虫成为了领导,皱着眉头在中层会上唠唠叨叨的说:“什么三转,这三个圈子怎么能够转到一起去?以后就一转,全厂围着市场转!”有些人也不知道是顺风接屁呢?还是真不懂?点头表示同意。其实在我看来,三转方针最起码在描述上没啥问题。不就是以市场为圆心,而后由内向外是销售、生产、全厂的三个同心圆吗?这有什么转不到一块儿去的呢?666厂最大的幸运就是这个蛀虫虽然品行不好,但他没怎么读过书,智力水平也值得商榷,才让企业的性命得以暂时的保全。我来到了销售处,走上了三楼来到了销售处处长办公室,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了一声“请进!”我推开门走进了屋里,销售处的三位处长都在。三位处长一眼看到了我,都非常客气的站起来接待我。我一看销售处的三位领导这么热情,真是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因为毕竟这三位领导其中的两位都是我父辈的年龄。我赶忙和销售处张处长客气的点头说:“给三位领导添麻烦了,我现在是来检查第一季度工作要点的完成情况的。”张处长满脸是笑看着我说:“小关真是年轻有为啊!这么快就进入了工作角色,上个季度还是谭主任来检查呢,这么快就换成了你。你这天天就是干的办公室副主任的活儿,我看小关的进步那是指日可待啊!”这搞销售的人,就是会说话,别看原来没怎么打过交道,只要跟你说上几句,就能让你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同时,另外一位主管军品订货的副处长端过来一杯水,也补充说:“小关文笔也不错啊,头一次写季度要点,我仔细看了看居然没有一点儿错误。要说没接触过公文的,第一次就能把材料写成这样,真的是后生可畏!”可巧的是这位副处长也姓张。我赶忙摆手说:“二位领导可别捧了,我现在就有点晕。赶明个再来销售处之前,我得先吃片儿降压药,因为听完领导们的鼓励,我都有点激动了!”哈哈哈哈...处长办公室里传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按照第一季度工作要点的内容,我开始逐项与张处核对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张处长真的是一位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的好领导,他没有拿任何文件或是记录本,却能对销售处的工作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从订货、回款等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到对外勤人员、内勤人员的管理。从部门内部流程的运转情况到部门内部文化的建设,都能说得有根有据,头头是道。那个时候,666厂的中层干部几乎都能像张处一样,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这是一种企业精神,这是一种文化传承,这是军工人的品质和信念!这也是666厂能生存75年的制胜法门!我能在当时这种环境里成长起来,对我一辈子职业习惯的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后来,蛀虫们把持了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呼风唤雨任人唯亲,多少优秀的领导干部被逆淘汰,被培养成为了666厂的直接竞争对手。又有多少紧密团结在蛀虫周围的人,他们终日将造孽当成最大的事业,将国有资产当成了私产,任意的挥霍。当然这都是后话,在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