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0回 匆忙忙保密培训 世界杯又起争论 (第1/2页)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这首刘禹锡的《秋词》成为了这一回故事的开篇。在说引用这首诗开篇的理由之前,我还是要介绍一下作者和创作的背景。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这首《秋词》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与刘禹锡相比,我觉得咋比他还冤呢?刘禹锡最起码还属于站错了队才被排挤的。而我向来不选边不站队,一心扑在工作上,忙于业务工作,莫名其妙的就被矮化、丑化、边缘化了。不过凑巧的是刘禹锡34岁被排挤,恰恰和我被蛀虫及其余毒们边缘化的年龄相同,您说历史是不是总有着惊人的相似。话又说回来,我选用这首诗开篇的意思还是和这一回的故事有关。这刘禹锡不愧还是一位哲学家,这首《秋词》其实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其反映了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是有差别的。比如:那时人家多数都相信那位蛀虫的谣言,我则不信。那时好多人都想去新公司淘金,我则不想。那有人会问,那你干点啥呀?我培训呐!您看,这一回的故事来了...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小滑头郑爽借传真遁法逃走,还真带回来了一份有用的传真。谭主任见到了工作,就不再问陶阳对象的事儿了。直接坐在那里做出了批示,主任又把我叫到了身边说:“小关,这次培训你还得参加。而且,本次培训十分重要,会议最后一天要布置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你到时还得联系我,喊着我一起去。”我拿过传真,低头仔细观瞧。传真上写:明件;《关于开展专职保密干部培训的通知》;会期三天,地点就在滨海市但需要住宿;会期的最后一天组织各军工企业布置一项重要工作,需要保密办公室主任临时参会;落款是:滨海市国家保密局。我拿着这份传真,有点迷茫。我知道经理办公室的确分管着公司的保密工作,据我所知谭主任还兼任着保密办主任。可是,凡是涉密的工作我向来没有参与过,这怎么突然间就让我去参加培训,还专职保密干部呢?我疑惑地看着主任,谭主任跟我说:“关儿啊!你看文件里也说了,保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你现在年轻能者多劳,多学习多做一些业务领域的工作,对你个人的发展也有好处。”是啊?有好处呢?好吧!没好处我也得干,我没有权利说不。这就是刚刚开始工作的我,几乎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工作给我分派过来,而我从不拒绝一一接受。也许有的看官会说,多干活儿不还多挣钱嘛!那您想多了,我从上班以后工作经常多加,工资常年不涨,担当奉献才是主旋律。有的书友会觉得我唱高调,故意美化我自己,其实真没有。随着工作越来越多,工资一直不涨,我的心里也不好受。天天累得要死,却不能多挣一分钱,时间长了谁能没有想法呢?但是,年轻的我由于各种机缘巧合愣是挺了过来。直到今天,虽说我的工资仍旧在低水平徘徊,然而回首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却不能不说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让我在业务上游刃有余,让我在各种场合随便就一个话题就可以发表一篇讲话,让那些试图想欺骗我、愚弄我的蛀虫们闻风丧胆。因此,我和他们的对话往往是这样的,我:别骗我,这些活儿我都干过。蛀虫:我错了...我:啥!?蛀虫:错了、错了... 闲言少叙,书归正文。主任给我安排完了工作,站起身来说:“小关,你先赶紧办请款手续。我去找一下军工处的领导,商量一下参加这会议的事儿。”和我说完这句话,人家谭主任又走了。郑爽看着主任走远了,凑过来小声的问我:“老陶刚才那关怎么过的?惊不惊险,刺不刺激?”看着关键时刻抛下我不管的郑爽,我心里那叫一个来气呀!我没好气的对郑爽说:“这关有什么难过的呢?我直接告诉主任了,老陶其实没说嘛,主要是郑爽非说杨总要当筹备组的组长。我和陶阳都不信。”郑爽一听当时就急了,骂道:“玩蛋去,你们俩够揍吗?趁我不在就栽赃!”嘿嘿!要论郑爽的智商,一般轻易不会上当的,但您别忘了,事不关心关心则乱,他一听我和陶阳玩阴的,能不着急吗?哎...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陶阳突然间过来就推了我一把,好悬没把我推趴下,但见他直眉竖眼的骂道:“你尼玛刚才弄么不说这个呢?我还以为你没办法才编的我的对象的事儿,你这不挺有招的吗?你尼玛对象长得才像菜墩子呢!够揍吗?”他这么一闹换,聪明的郑爽瞬间就明白了。冲我一挑大拇指说:“我就觉得老关的素质不是背后捅刀子的人,果不其然。”然后,郑爽又转过身去问陶阳说:“老陶你嘛时候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