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_第211回 放学回家三人组 长叹终日奔波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1回 放学回家三人组 长叹终日奔波苦 (第1/2页)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这首宋代诗人晏殊的《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成为本回故事的开篇。这首词描写秋日的景色。上片从近景写到远景用芙蓉、金菊、红树勾画出一幅绚丽的金秋图画。下下片用流水、碧天、鸿雁描绘深秋的淡雅高阔,并融情入景,点染出词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仕途上的期待。这首词写景淡而有味,富于画意;语言温润端丽,秀洁清新;意境高远淡雅、陶然旷达。晏殊词有不少是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的,这首词不写爱情,主要是写景。景中的芙蓉、金菊、红树是否有对自己的品格的寓托;而下片结尾,根据写作时代,说是他的仕官生涯不如意和期待的心情的反映,则是可以断定的。之所以选择了这首词开篇,是因为我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我在这首词中,从芙蓉、金菊、红树、流水以及鸿雁传情中,恰恰感受到的是淡淡的乡愁和nongnong相思,好像热恋中的一对情侣正在这秋高云淡的季节,看着相同的景色,互相守望着。我想读这首词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还得是因为我们的故事写到了一个收获事业的季节,一个收获爱情的季节,一个收获平淡心境的季节。在2002年9月底到10月初那段美好的时光中,我是幸福的、忙碌的、却又是充满甜蜜的。完全脱产的我,经历着在滨海市的第二个国庆长假,这七天里我陪着我的恋人刘云回到了她的家乡,见到了她的父母,让我们彼此间的关系更加的确立,一段交织着爱恨情仇的国企生涯便由此呈现出新的走向...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正说到,上了一天课的我准备放学回家。一说到放学我可有点犯难,为什么呢?因为这里回到单身宿舍至少要倒两次公交车。滨海市的公交车一向稀少,那时要是运气不好,倒两次车估计得将近1个多小时才能回到单身儿。其实这里距离单身宿舍有多远呢?也就是六七公里。要是走路快的人也和坐公交差不多。当然,我也可以打车回家,可是我们的666厂就连公交车的车票都不管,别说打车了。真是想想就心烦,您说我这公派培训,咋就连公交车都没人管呢?可是,那国企蛀虫杨万晨他为什么就能拿着汽油补助还公车私用,而且就连自己家私家车的车位费都要拿到666厂来报销呢?真是太不公平了。更让人感到恶心的是,企业给他创造了一切,他却想尽一切办法去毁掉企业。哎,幸好他的智商不行,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我正在一筹莫展呢,旁边走过来两个人,他们一个是高个子瘦高,一脸严肃不苟言笑。另外一个人是一位矮个子,说矮个子是相对于那位高个子的来说,这位白胖的矮个子也得有一米七开外。矮一些的这位,笑嘻嘻的过来说:“老关,你家在哪里呀?怎么回家?”我笑着说:“我家在滨北区京滨路,打算坐公交车回去。”这位还是个自来熟,他一指身边的这位瘦高的人说:“我们俩去晨北区,要不这样吧?我们打车呗,你看好不好?咱们仨一人打一天的,我们AA制,你来不来入伙儿?”入伙儿?听着有点水泊梁山的意思呢?最为要命的是,我们目的地不一样。晨北区是郊区,估计得比我远上很多呢!我怎么跟他们AA制呢?可是我要是不答应拼车,好像我这人挺抠门儿,精于算计。那我还怎么和别人交朋友呢?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说:“好的,入伙儿就入伙儿!”也许有人会说:“你小子够抠门儿的,至于的吗?”您还别说,真至于,我那时在666厂工资也就是1200元左右,要是每天打车去培训,估计工资的四分之一都得用进去。但是,就算我花点儿钱,我也不能让别人看不起我,您说是不是?

    这位非得拉着我入伙儿的大哥还真不见外,一拍我的肩膀说:“你是小老弟儿,今天就请我们哥俩打车回家,明天我请,后天华局请,三天一循环。”行啊,既然都答应了,早请晚请,怎么不是个回家啊,高兴就好。我们三个拦了一辆夏利车,坐车回家。在车上一聊天,我才知道这位高个子,我们三个里年龄最大的是晨北区某局的华副局长,而另外一位拉着我入伙儿的则是晨北区某镇的李副镇长。经过第一次的接触,我发现这两位老哥挺有意思的。华局虽然不苟言笑,但是只要开口说话那必是经典。李镇长为人风趣幽默,是个天生的乐天派,极具亲和力。总之,我没在这两个人身上看出半点儿官架子。他们俩都得比我大个十几岁,我们是名副其实的老哥老弟。我的性格也是非常随和,这让我们三个一拍即合,很快就被同学们称为“放学三人组”。我还记得第一次打车,我给了司机20元,让他把两位老哥送到地方。李镇长只让司机拿了10元,告诉我说:“我们俩也快到了,用不了那么多。”这话说的我将信将疑,后来我才知道,人家李镇长真的是跟我客气,没好意思让我多出钱。当然,这也是在我的印象中,唯一一次掏钱和两位老哥打车回家。因为第一个循环过来,华局就对我说俩说:“我们单位是给解决交通费的,以后你俩就跟着我坐车就行,反正也是我最远。”华局说到做到,每次放学他都主动找到我和李镇长,打车捎我们俩回家。我们的放学三人组,维持了三个月,我跟华局和李镇长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不过,由于这个培训班结束后,业务上也没有什么交集,我们的工作又越来越忙,所以我和这两位老哥哥也是一直没见。我估计他们两个现在已经是很大的领导了吧?真希望有一天,我们三个人还能坐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胡侃一通,一同打车回家...

    我打车到了席场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