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1回 放学回家三人组 长叹终日奔波苦 (第2/2页)
的路口,和两位老哥说了再见,一看手表,才五点钟。我估计快点走,一定会追上买菜回宿舍的刘云。想罢,我快步向菜市场冲去。咱们前文书也说过,这席场路一到了下班的时间就是一个天然的大菜市场,两边摆摊做生意的,干什么的都有。说来也是凑巧,我在一个卖鱼的小摊前面,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不是刘云还会是谁呢?我偷偷地走到了她的身后,正听到她说:“三块五一斤,这么贵呀!再便宜一点儿,我买两条。”那位卖鱼的皱着眉头说:“我介是自己钓的鱼,已经是够便宜的了,你说说你还往哪划价去?”我低头向底下的铁盆子里看去,这盆里的鱼的确是钓的,大小不一不说,几乎多数都是三两到半斤的小鲫鱼。刘云只买两条,人家当然不愿意降价啊。我来帮帮她吧。正在刘云打算放弃不买的时候,我从她身后,把脑袋探出来问道:“我卖2斤,六块钱行不行啊?”卖鱼的一听,看了看我说道:“买2斤啊,行嘞,给你6块。”转过头去又对刘云说:“jiejie,你就买两条确实便宜不了。”这位卖鱼的大哥挺高兴,拿起了钓鱼的弹簧秤,给我称了足足两斤鲫鱼,递给了我。我龇牙咧嘴的掏出了钱,付给了卖鱼人,和刘云一起离开了鱼摊儿。那位说怎么还龇牙咧嘴的呢?嗨,因为刘云偷偷的在我的后背掐了一把呗。离开了鱼摊我笑的不行了,抹了抹笑出来的眼泪说:“我说刘云同志,你咋想的?这么小的鱼你买两条,人家那破弹簧秤估计都没读数,还怎么给你便宜呢?”刘云是个实在人,嘟着小嘴说:“其实我也想买两斤的,就是看不好这一条有多沉嘛...”她看我一直笑,有点生气了,哼了一声说:“你要是再笑话我,我就不理你了!”我一看刘云还真有点儿要生气,马上收拢笑容,憋得那是相当难受,故作镇定的问道:“今天是啥好日子,想起来吃鱼了?这么不嫌麻烦,你敢自己杀鱼了?”刘云一听我问道了这个问题,她立刻高兴了起来,兴奋地说:“今天我接到...我...我就不告诉你,真讨厌!” 我很讨厌吗?我觉得这一点都不用当真。也许“讨厌”两个字是女人嘴中最常用、最顺理成章的反语。如果一个女人真的讨厌你,也许她会和毕建一样让你滚犊子,而不是说你好讨厌或者真讨厌。当然,在毕建嘴里滚犊子也是一个反语,如果毕建跟你说滚犊子,一般这是表达对你的欣赏,因为老毕的性格就是能动手就尽量别吵吵。闲言少叙,书归正文。在我的反复磨叽和追问下,刘云终于说出了今天下午发生的一件事。原来,刘云的父母今天下午打来电话说:“十一假期将至,希望刘云能带着我回她的老家一起过节。”我明白,刘云已经见过我的父母了。可是,我还没有见过刘云的父母,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看来此次的山西之行,我是必定躲不过去的。此时,一向骄傲、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我,不知道为啥,怎么还有点犹豫呢?也许,这也是因为我太在乎刘云,太想给她的父母留下好印象了吧!刘云看我有点愣神儿,颇有些报复心的她,笑着对我说:“怎么,你害怕了?”害怕倒是没有,就是想得有点多,我心里暗想着。当然,一瞬间我就已经从思索中走出。我依旧坏笑着对刘云说:“你家养鸡了吗?我去吃什么呀?”这句直接给刘云问蒙了,她眨着大眼睛反问我说:“什么意思?怎么还得吃鸡呢?”看来,她的家乡没有这种说法,又或者刘云不知道有这种说法的存在。我们一边买菜,一边讲起了,这吃鸡的由来。 在我们东北老家,原来的时候家里都比较贫穷,为了能吃到鸡蛋,几乎家家都养鸡。而第一次上门来拜见岳父岳母的未来姑爷,属于上宾。家家都挺穷,拿什么来招待这位新姑爷呢?就只好杀鸡置酒,以表示最高规格的款待家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风俗。在我们东北老家还有句谚语:“姑爷上门儿,小鸡没魂儿。”这谚语在那些七姑八姨,家庭妇女的口中传的就更加邪乎了。据传说,每家养的鸡只要看到家里来了衣冠楚楚的年轻男子,都会惊恐万分,一起炸窝。当然,这都是传说,我也没有考证过。或许,这鸡也是认生的,看到陌生男子衣着光鲜自然会惊恐。又或许,这数百年传下来的风俗,深深地刻在了鸡的基因里,成为了永远的噩梦吧!看我说的是煞有其事,刘云也笑的眼泪都出来了。她轻轻地推了我一把说:“你这家伙,天天也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这些无聊的传说,每次都会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刘云是个好孩子,从小听话,学习优异,就算到了大学也是每个学期都能拿到学校的一等奖学金。然而,她对一些社会杂学,人情世故却是知之甚少,情商亟待提高。此时,我还想继续跟刘云说说我们东北老家去拜会岳父老泰山的风俗时,她的手机铃声响起。我们两个人,四只眼睛落在了手机屏幕上,一看来电人,我们俩也是一惊... 本周第一更到这里就结束了。在前文书我也说过,我的人生就是如此,无论是喜乐悲苦,什么事情都会往一块儿赶,不会让我得到片刻的清闲。您看我这一会儿出来培训,马上又要面临着去山西去和未来的岳父岳母见面,您说我的生活是不是非常的充实呢?真是,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如果您有共鸣,如果您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您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如果您想参与讨论或者提供问题线索。请您加入《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书友圈进行讨论。最后,还是要感谢各位读者的大力支持与一路陪伴!记得多点赞、多转发、多评论、多关注、多收藏,到网或QQ阅读为我投推荐票。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