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节 撤退 (第2/2页)
。机械化车辆进不来,飞机看不到,倘若与追兵狭路相逢,以行动处特侦队员为主的撤退部队无疑将拼死一搏。至于很多没能跟上来的人,他只能无情地从脑海里抹掉,情况越险恶,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只能害死更多人。 “有希望就有路,走吧,”笑着说完这话,他忍住几年来难得一见的眼泪,毫不客气地背起肖杨。 肖杨再没有过激的反应,这很让人意外。 “那不是段参谋长吗?” 一个护士叫起来,蒋云循声望去。 山包上,一个脑袋艰难地升上来,露出上半身,他张大嘴,却无法发出声音。 “老段!老段!”蒋云大声喊。 段理松开支撑身体的拐棍,左臂硬梆梆指着一个方向。身后倏地冒出几个脑袋,涂抹迷彩油的脸上黑黝黝地只剩眼睛,有人抬脚一踹,段理像被抽空了骨架,陡然倒地。 蒋云没有给敌人下达投降通谍的机会,手枪响了。 几颗*跟着飞出去,一颗接一颗。动作之快,肖杨连喊都没喊,就被人从蒋云背上扒下来。随着一连串短促的爆炸,投弹的特种队员一口气冲上山头,朝炸死的A军先头小组补了几枪,顺势按下山去。 “警卫连!”喊话的是方排长,由于撤退途中连长下落不明,他以尖刀排长的老资格自动代理连长。 肖杨听到身旁有另一个声音,“团长,我上了。” 回过头,肖杨怔住了。 陈诚! 是他,是那个躺在野战医院昏迷多日的昆明小老乡,团直警卫连中士班长,陈诚。肖杨突然想起叫阿流的另一名班长......来自腹部的剧痛再次让他晕过去。依稀只有脚步声,没完没了...... 陈诚端着工兵铲上了。他是在军医吼着撤退命令,拽起两腿发软的护士时苏醒的,撤离机场后才得知,阿流带走了尖刀排两个班。他成了光杆班长,其它人手里也没有多余的武器,尽管意识尚未完全恢复,有一点他没忘记——他隶属警卫连,排长上了,班长怎么也得上。 截住退路的是A国陆军骑兵1师一个加强连,轻型迫击炮和自动*器已标定好方位,原本打算在劝降无效后再实施开火。带队的少校副营长没料到,ID团残部还包括了代号“仓鼠”的中共功臣特工亲自挑选人手,组建的特工局行动处特侦大队。特侦大队骨干大多来自“红蜘蛛”部队,在“红蜘蛛”的作战法则里,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危及到团队的成员及友军都必须放弃,即使将军也不能例外。这些只求结果不重过程的冷血战士一旦目标明确,便不会给对手罗嗦的机会。蒋云甚至没有弄清段理是死是活,那一枪完全是多年训练的条件式反应,也正是那一枪,当场击毙计划先来个下马威再进行说服的A军带队少校。 经过短促的对射,大约在很多人都打光第一个弹匣的时候,双方撞到了一起。 A国陆军近战素质普遍低下的传闻并没有在这股敌人身上成为事实。骑兵1师毕竟是王牌,不会因为朝鲜战场的惨败经历至今仍被中国军迷揪着不放而沦为废材。 陈诚刚看到一个高出两个脑袋的身体站起来,自己便失去重心。那支*没来得及上刺刀,但握在A国大兵手里砸过来并不好受,幸好对方在正确低估中国人身高的基础上还往下了一些,否则脑袋非破不可。他连滚带爬,每天不知练过多少遍的制敌招式统统还给了排长。*没追上来,趁机换上弹匣。 叭地一声,陈诚感觉身体僵硬了...... “谁有子弹!” “小心!” “子........”有人沉默了。 有人想跑,挨了两枪。有人发现找错目标,指头没能收住。有人得过散打冠军,两眼一黑,喉咙破了。对射、rou博、对射,再rou搏,不知有多少个身体从此倒下,所有人都忘了自己也是rou长的。 陈诚被血浇醒。 他没有中枪,只是挨打时不觉得疼,疼起来没了知觉。不知道救命的那枪是谁打的,他随便摸到什么,爬起来。脚下一滑,又倒了。 “排长!”他叫道。 方排长没应声,血窟窿长在肚子上,攥着枪管的右掌烫得焦烂。 “警卫连!”不知是谁在喊。 “到!” “4点方向。” 陈诚奔出好远,看到一挺M249机枪。有A国人,也有中国人,都死了。枪管滴着血,弹链七零八落,地上烙着弹箱挪过位置的痕迹。周围灰蒙蒙一片,夹着浓烟的风煽得眼睛火辣火辣。 “咬死10点方向!”那声音又飘过来。 陈诚重新拉出弹链,努力了几次没接上。 “我来,”那声音突然近了。 是蒋副参谋长。 没用多久,蒋云装好了弹链。 陈诚突然发现,乱成一团的山包变得静悄悄,只剩烟雾腾腾而起。一个娇小的身体气喘吁吁赶上来,打开脏兮兮的怀抱,一堆*。 “再找!”蒋云头也没回。 那护士拧头便走。那雾越来越浓,分不清楚什么颜色。 陈诚听到一声枪响。 蒋云像被击中似地僵了一会儿,仍然没回头,“你去!” 陈诚没犹豫,抓起一颗*,钻进望不见头的浓雾。“喂!那个谁,喂!”他喊了几声,不知道名字。山谷颤了一阵,像在哀怨,呜呜作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