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图记_第二十三章 雨中轻诵《楞严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雨中轻诵《楞严经》 (第2/2页)

的震撼渐渐消退,众人开始散去。凄风苦雨中,谁愿意面对一幅栩栩如生的九幽炼狱呢?即便在大兴善寺,即便有图澄大师讲法…….

    除了修行人。

    片刻功夫,偌大中庭人便少了大半,除了少数胆大的百姓,便是从大乾各地来的修行人了。

    他们鲜有出身名门,故而基本在凤初、琴心两境,但也不乏腾云境真人——粗略一算也要八九名。或三三两两交谈,或凑到鬼神图前揣摩,也有大胆上前向图澄讨教的。

    甚至有些面皮深色的白袍僧人,怀中挂着念珠,修为也不弱,应该是月轮国桑耶寺了。

    “大兴善寺究竟是什么态度?”

    朱子琳将目光收回,落到衣衫褴褛的苦行僧上,只见他沮丧地回到画壁前,冲图澄耳语了声,似乎在说早已消逝的蓝衫道人。

    图澄含笑示意,随即转过身,一对身着百衲衣的僧人上前,手捧宝瓶、法螺、妙莲、金轮等佛门法器,梆梆的木鱼也敲响,雨中显得格外悠长嘹亮。

    众人识趣的退下,苦行僧也盘膝端坐,图澄大师环顾了眼,望着来历各异的修行人,开始吟诵经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关内腔调,夹杂在哗哗秋雨与木鱼声中,一点也不受影响。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

    “这是什么经?”

    水玉儿听得一头雾水。她自小在岭南罗浮山长大,还没听过和尚讲经,只知道五眼六通、灌顶、观想之类的。

    “这是《楞严经》,好好听着!”

    朱子琳感应到碧水烟罗的流淌,诵经声中仿佛有清净梵音、天女妙声响起,正是护寺十八伽蓝应和,不由凝神细听。

    佛家修行与道门不同,先习佛法,后得神通;而《楞严经》便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卷之一,传闻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他经典也跟着消失。

    “图澄大师定有深意!”

    透过哗哗秋雨,鬼神图如真似幻,盘膝端坐的图澄现出宝光,身后法螺也隐然响起。

    民间流言她也曾听闻,所谓末法时代、永夜降临……甚至东林寺宣扬弥勒降世、建立人间净土。只是她向来不以为意,佛道两家路径不同,道门自有广成子与三清道尊。

    “只是灵气衰微,于道门不利……”

    朱子琳暗暗地道,“先衍鬼神图,后讲《楞严经》,在水陆法会的当口,真不知如何?”

    兴许是心绪不定,又或是没有根器,片刻功夫耳畔梵音渐消,十八伽蓝不再有天音应和,只剩下图澄声音、与木鱼一并,在秋雨中弥散。

    “阿难。即从坐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

    “……”

    诵经声中,往事涌上心头,朱子琳脸色悄然黯淡,身子也微颤着,等她回过神来,发现水玉儿正骨碌望过来。

    “琳jiejie也听不下去喽!”

    水玉儿声音稚嫩,浑身淋得落汤鸡似的,脸上仍笑吟吟的,仿佛什么也影响不了心情。

    “jiejie没有慧根……”

    朱子琳摊了摊手,望见大兴善寺众僧听得起兴,桑耶寺的白袍僧也纹丝不动,而道门众修大多起身。

    这时,两位年轻道人轻轻走来,淡蓝道袍雨侵不透,发髻油亮、各别了根碧簪。为首的白净些,背负长剑,右手持着黑如意;后一人鼻梁高耸,显得冷峻而孤傲。

    “即便是佛门圣地,经典在前,我三清座下还是难得一二!”

    为首那人凑上前,不由分说道:“小道沧溟派沧凤子座下宁浮生——”

    “颜崇!”

    “觉得出姑娘身怀重宝,斗胆上前,敢问出身何处?”

    沧溟派?

    怪不得觉出碧水烟罗?

    朱子琳面不改色,冷冷地抱拳道:“霍桐朱子琳,这位是罗浮派的水玉儿!”

    “失敬失敬!”

    宁浮生讪笑了声,深感长安卧虎藏龙,不久前终于攀谈上的玉枢子不提,原来霍桐、罗浮两派也来人了。

    图澄大师的讲经还在继续,朱子琳已没有心思去听,无论如何,碧水烟罗被人感应,总觉得不妙。

    宁浮生两人见状,只得悻悻走开。

    “琳jiejie,你偷了什么宝贝下山?”

    等到背影消失,水玉儿凑上前,一脸好奇。

    “再打听,jiejie便生气了!”朱子琳正色道。

    “好吧……”水玉儿低下头,又仿佛想到什么,“刚才那两人也是四九道派,但总觉得不像好人!”

    “一直盯着我的清欢铃,特别是那个颜崇,眼睛像鹰狼一样,活像个柔然蛮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