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牡丹峰 3 (第2/3页)
,除负责巡视、警戒的戍卫队以外,所有将士都原地好好休整,养精蓄锐准备对平壤城发起总攻!” 杨元、麻贵听李如松如此说于便了一声,和李如松告辞后都各自回营休息。 正月初七,入夜。 平壤城外五里,意欲偷袭的五百倭寇与在此伏击的辽东铁骑相遇,一触即溃,败回城内,小西飞向指挥官小西行长如实禀报了战况。 听闻偷袭再次失败,作为指挥官的小西行长却表现的异常平静,这一切似乎早已在他的意料之中。 原来这几日小西行长无论是派士兵偷袭还是遣死侍行刺都宣告失败,表面上看似乎是瞎折腾,但其实是不停的在试探,小西行长一直在紧密地关注着明军的一举一动,并希望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找到明军在共计平壤城时的主攻方向! 但是由于近日接连的大雾天气,再加上李如松用兵诡异,因此他迟迟不敢得出结论,导致平壤城内的布防也接连变换。然而长期积累的军事经验告诉小西行长,明军攻城就在眼前,今晚必须做出最后的布防决定。 于是在认真思考了许久之后,小西行长又虔诚地做了一次祷告,随后综合平壤城四周地形、内部城防布局以及明军之前的动向等因素做出判断,最终下达了作战计划: 目前平壤城内守军为第一军及部分第二军主力一万八千人,加朝军降军五千人,共计两万三千人。 平壤城东临大同江,东城外空间狭窄,因此小西行长大胆预测,明军不会在城东进攻,所以他派一千人驻守东门,以防不测。 平壤南城外地势开阔,不利于隐蔽,必有部分明军在此佯攻,所以他派五千朝鲜降军把守足矣。 小西行长认为明军真正的主攻方向是平壤城的西北方向,因此小西行长派第一军全部主力一万两千人,全部驻守在平壤城内的西北三门,即大西门、小西门、七星门,守军配备大量火铳、弓弩,务必死守。 平壤北城背靠牡丹峰,虽占地势,按理李如松不会傻到选北城作为主攻方向,但是两天前的那一幕在小西行长脑中电闪而过,他的嘴角漾起一丝笑意:“李如松,不只有你精通兵略,所谓兵者诡道,善攻者必攻其于不备,我也懂!第二军五千人马严守北城,由我亲自坐镇指挥。” 而几乎就在同时,近在咫尺的明军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宋应昌居中正襟危坐,杨元、麻贵、李如柏、张锡爵、吴惟忠、祖承训、查大受、骆尚志、朱三爷分别坐在两侧,李如松则站在一面偌大的平壤地图前召开总攻前的最高级别军事会议。 李如松开门见山地宣布:“总攻时间,正月初八卯时也就是明天早上。” 此言一出,坐在两侧的将领无不惊诧,因按照惯例在重要攻城战前,别如此之高的军事会议至少需要在战前两天召开,以便各路军队有整体统筹和各自调度的空余,因此大家不理解李如松为何要如此滞后这场军事会议的时间。 李如松故意停了下来,等诸位将领都安静了以后继续不动声色地说道:“我知道各位在疑惑为何直到此时才召开总攻前的军事会议如柏,你来告诉大家。” 李如柏闻言站起,向宋应昌及周围将领行了礼后才说道:“禀报宋经略,禀报李提督及各位大人,自我军渡过鸭绿江赴朝以来,倭军在朝军中安插了数十名jianian细,隐藏在朝鲜守军之中来刺探我军的军情动向,经过数日的缜密排查和布局,直至今天午后,终于将以金良顺为首的四十三名朝军细作全部擒获,我军军情无一外泄,因此才将此次军事会议延后,请诸位见谅。”说完便坐了下来。 众将领听了李如柏的话才恍然大悟,不禁都暗自惊讶倭寇安插的细作竟然如此之多,同时也对李如松的粗中有细有些意外的同时也更加钦佩。 李如松平静地环视了一周后继续说道:“各位既然都已知晓了个中缘由那我就继续了。” 李如松说到此处顿了一顿才说出早已做好的作战计划:“我军现有人数为四万五千人,因此具体分兵部署如下: 明日我军的主攻方向是平壤西城。杨元为左军指挥使,率一万人马攻打小西门; 李如柏为中军指挥使,率一万人马攻打大西门; 张世爵为右军指挥使,率一万人马,攻击西北七星门。” 杨元、李如柏、张世爵三将霍地起身齐声道:“属下得令!” 李如松轻点了一下头示意,杨、李、张三人才重新落座,李如松向两旁众将巡视了一圈,目光最后落在吴惟忠身上,起身向吴惟忠深施一礼才继续说道:“请吴老将军亲率三千戚家军攻击北城牡丹台。” 吴惟忠起身还礼,脸上依旧带着平和的神情道:“属下遵命。” 但吴惟忠话音刚落,只听坐在一旁的查大受忽然起身大声道:“禀督大人,属下有事想奏。” 李如松侧头看了看他,轻声问道:“查将军有什么事,请讲。” 查大受向李如松施了一礼才继续说道:“属下以为此攻城部署甚为不妥。” 李如松一脸平静地看着查大受回道:“接着说。” 查大受抬头看了看李如松:“属下以为,我军驻扎于平壤城西已经两日,倭军指挥官恐怕已经猜到我主攻方向应该是在平壤西城,就势必会在西面部署重兵严防死守,我军如强攻势必伤亡惨重。另外,平壤北城背靠牡丹峰,占尽地势之优,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若要强取势必要仰攻,此乃兵家大忌。戚家军虽然勇猛善战,但若想攻取牡丹台却断无可能。因此若当真按此排兵布阵,则我军四分之三势必陷入死战之局,因此如此排兵断不可行。请提督大人三思啊!”说完向李如松一躬到地。 查大受追随李成梁多年,和祖承训同属于李如松叔父辈的人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