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0章:朝廷大点兵 (第1/2页)
春初的北京城。 一大清早的,本来应该等人运送新鲜菜品瓜果进城的饭店掌柜却突然被店小二告知,城门口的路给人占了,这个时辰不让别人乱跑,就连沿着那条大水泥路的摊子都给暂停摆放了, “胡说!” “谁他娘的一大清早圈地?不怕被锦衣卫抓起来吗!”掌柜的一拍桌子怒骂道,“架子这么大,皇帝都没他厉害呢!” 在朱见济持续不断的整风运动后,民间的“尚武斗殴”的风气终于得以改善,不止流氓少了,就连达官显贵都不敢在大街上驰骋纵横,来显摆自家特权了。 毕竟,被授予“城管”指责的,是号称天子爪牙的锦衣卫。 谁的特权也大不过皇帝啊! 特别是在现在的北京城里,基本上每天人流量大的街道都会有右臂上带着红袖章的锦衣卫巡视,整肃街道秩序和环境。 而朱见济此前也下了命令,不准他们sao扰百姓的正常行动,严禁勒索敲诈,还鼓励老百姓对自己看见的各种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为了表示自己没有违背祖宗的意思,朱见济还把早就被人遗忘的差不多的《大诰》拿了出来,拍拍上面的灰尘,然后宣布老百姓可以根据太祖爷的成法,绑缚违法犯罪人员,来找皇帝要公平。 皇帝会时不时就派遣秘书处的宫人出去探查民情,收集一些“举报信”。 这自然让老百姓心气大涨,与之相对的,是某些人越发的安分守己。 所以此时掌柜说的话,可不是瞎嚷嚷。 人家是有底气找皇帝告状的! “从前朝开始,爷爷我还没见过谁能霸占城门口的大路呢!”掌柜的骂骂咧咧,生怕耽误了自家运菜,让今天的生意泡了汤。 “不是的!” 一口气跑回来的店小二缓了缓,才把打听到的来龙去脉说给掌柜的,“听说是当今天子放去北边历练的亲卫今天回来了,特意下旨清理街道把人放进来呢!” 时隔数年,昔年的东宫六率在顶头上司登基称帝后,终于回到了他所忠诚的君王身边。 掌柜的一听就“啊”了。 “搞鬼,是当兵的?” “那算了,别跟他们计较!你再去跟看城门的打听打听,看他们什么时候走完,然后赶紧的把东西帮我运进来!” 知道对方是手里有枪杆子的人,还跟皇帝有关系后, 掌柜的于是变得非常儒雅随和,嘴里的脏话都被他消化去了肚子里。 毕竟掌柜的是有点良心的人。 新皇帝登基以后,北京里里外外的日子眼看是越来越好过,平时横着走的贵人们也低调了起来。 明面上玩弄特权的人少了。 所以他们也很乐意卖皇帝一个面子,让他显摆权力。 这是应该的嘛! —————— “参见陛下!” 当年六率去了三百个人,这次回来的却足足有三千人,翻了十倍。 因为这次调动军队的理由是进行“轮换”,不可能只调他个几百人。 不然,不就成了浪费精力做屁事了吗? 拱卫北京城的军队,按照太宗定下来的制度,那是每三年都会从地方精锐中抽调一部分进行轮换,然后把原来驻守京师的部队安排去地方历练,保证战斗力。 毕竟京师重地,那必须得安排精锐来守卫。 只是单纯的训练一些士卒,不让他们有实战经验,那也只会成就一堆好看的花架子。 可惜仍旧是从仁宣开始,国家不再多动刀兵后,对于“让精锐保卫京师”的需求也减少,自觉不会有战争爆发,轮换的频率便降低了。 正统年间甚至还出现过命地方士卒轮换到京城,结果把人安排去做苦役的事情。 这种事情,朱见济听了都想吐血,感觉自己完全无法明白当时统治者的脑回路。 把精锐部队拉去修宫殿城墙到底是几个意思? 幸好自己绝对不会做这种傻事,还得定下规矩,阻止后代子孙也蠢成那样子。 难不成要发展成明末那样,李自成兵临城下了,结果跑出去打仗的不是京营的将士,而是一群太监? 在午门的大广场处接见了这支从北边返回的精锐,见证了他们整齐的步伐,方正的队列,饱满的精气神,以及隐隐带着凶煞之气的眼神后,朱见济满意的点点头。 当他想到这其中还有自己一手培训出来的三百六率中,更是生出万丈豪情,恨不得学后世领导的样子,骑着马从队伍面前走过,大喊一声“大家辛苦了!” 好在他克制住了自己的嘴巴,没有搞这种破坏他稳重形象的事情。 旁边的商辂、陈循等人跟着皇帝一块检阅部队,对于大明能拥有这种气势的队伍,心中也是不停点头。 随后,朱见济特意让当年的六率出队,自己又在咸阳宫亲自接见了他们。 “姜成志?几年不见,你还真是大有作为了!” “南和侯和李秉都曾给朕提过,说你在打蒙古的时候,表现优异,如今都升成参将了?” 朱见济点出六率中的佼佼者,对他进行夸赞。 在东宫开夜校的时候,朱见济对这人也是颇有印象的。 毕竟姜成志出身军官之家,家境不错,把人养出了一副挺拔俊逸之相。 长的可以,平时的学习和cao练也是三好学生,不可能不入领导的眼。 “有赖于陛下龙威,方才让臣得有今日。”姜成志谦虚的回道。 “朕只是给你们一个搏功劳的机会罢了,能走到多高的地方,还得看你们自己如何。” 朱见济拍了拍手,对着自己最初的三百猛男说道,“行了,话不多说!” “朕今日特意吩咐御膳房为大家准备了一场接风宴。” “北方苦寒,待了这么多年,说到底还是受苦了的。” “朕不是一个喜欢讲虚话的人,又和大家相熟多年,便不浪费时间了……等会你们吃好喝好,以做慰藉!” 猛男们也不啰嗦扭捏,甚至觉得皇帝让他们在熟悉的地方干饭,才叫真正的看重。 要是只跟人客客气气的,那关系肯定不怎么亲近! 在北边磨了多年,出身六率的这些人跟朱见济之间倒没有多大距离感。 因为以从东宫出来的资格,他们是有特权绕过各种领导组织,直接跟皇帝书信往来的。 不至于因为隔的太远而消磨感情。 像被朱见济安插到军中的训导官也是一样—— 虽然担任训导官的人员也有不少是宦官,但朱见济放他们出宫之前是培训过的,只让人负责士卒的心理负担,不允许他们插手军队管理。 加上只是小宦官,不敢有太大的心思搞事,所以比起以前的“监军”,让士卒更容易接纳。 如此,让皇帝能够和底层的官兵们联系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