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_第387章:我真的没想彻底灭卫啊(6K,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7章:我真的没想彻底灭卫啊(6K,二合一) (第3/5页)

选择是派出子贡代表老智家前往宫城吊唁,并且明确告知曾参自己明天就会离开。

    如果是一国之君薨逝的话,智瑶既然恰好在,肯定不能马上离开。

    南子再有权势也是一名女子,不是歧视女性什么的,主要是晋国的“卿”非常不适合参加这种丧礼,真参加了才是对卫国的一种侮辱。

    以卫国当前的境况,讲实话就是哪怕齐军起原地薨逝,一样不适合让晋国的“卿”参加丧礼,真有晋国的“卿”在场,一定要会卫人各种战战兢兢。

    没有来得及享受一把上国政要接受小国进一步超规格对待的智瑶,他真的在隔天就带着军队离开了。

    有没有卫人怀疑南子的突然死亡跟老智家有什么关系?肯定有人会那么想,并且不限制卫人。

    智瑶会途经“沫”就一个理由,老智家在附近的大河建成了第一座跨河大桥。

    他们用一天的时间从“沫”来到被命名为“白马津”的地方,远远就能看到横跨大河两岸的那一座桥梁。

    这一座桥梁有着每隔六米一座桥墩的设计,一条条铁索被固定在特地运来的巨石之上。

    智瑶听说能把巨石吊上桥墩是公输班改进了设备,那些设备用好些船作为支撑,浮在河面上将巨石吊起。

    “龙门吊啊???”智瑶亲眼看到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简直就是跨世纪的发明!

    就是因为有龙门吊,工期被大大低缩短了。

    四艘大船作为支点,支撑着木头和金属混合结构的龙门吊,滑轮方面怎么样需要靠近了才能观察,倒是能看到有绞盘的设计,吊绳似乎是金属材料?

    智瑶才不会去思考用铁索怎么保养的问题,它们真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哪怕是平时没有勤快维护,不至于几年就生锈到不能使用。

    真实情况就是那样,以后诸夏大地的铁索桥不要太多,真没有频繁的事故发生。

    “可有反复勘验?”智瑶就是在问废话。

    建成之后肯定要查验,比如让载重极大的畜力拉货反复通过,一次次详细检查铁索以及桥面,包括通行时产生的晃动感之类。

    “六米间隔乃是最佳,短则费工、费时、费力,多则重物承之晃动……”公输班开始飙各种术语,哪怕智瑶都有很多听不懂。

    随后,公输班又说道:“有此吊,臣以为余下桥梁皆可以石为材。如若索桥不堪用,亦可拆除重建。”

    其实,智瑶觉得木头桥就不错,哪怕是维护比铁索桥更难,走起来至少不用太过提心吊胆,造横跨大河的石桥……,听着怎么都觉得耗时费力。

    事实是什么?其实铁索桥的承重比木桥高!

    智瑶对于理科也就在普通人的等级,过于高深着实无力。

    不过,公输班越讲越多,倒是让智瑶开始觉得造石桥的好处更大,就是不知道耗费以及耗时到底怎么样。

    “公输班这么搞?最少十来年要扑在造桥事业上,会不会耽误他发明各种工具啊?”智瑶在思考这个。

    如果跨河石桥真的被建成,讲实话就是耗时十年都不算多,并且还能惠及子孙后代至少一百年,乃至于使用更久的时间!

    诸夏使用时间最长的石桥,足足使用了八百年之久,并且它的长度超过两千米!

    比较惜命的智瑶让一部分辎重队先过桥,亲眼看到铁索桥的靠谱,中间才自己过去。

    他们来到大河南岸,会去“濮阳”城外停驻三天进行休整。

    在那期间,智瑶会接见事先投诚的齐国公族和贵族,挑选出一部分进行封建,也就是接纳成为家臣。

    随后?当然是进入到各地齐人喜迎王师的环节了呀!周王室东迁之后,历任周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也就是很缺钱!

    这样就造成一种现象,没有一任周天子不贪婪,近乎于有钱就收,想要得到什么殊荣看出什么价钱。

    以前也就是没有人的心太大,顶多就是出钱请周天子刷一刷声望,花钱购买爵位这种事情,着实不是人人都有那种脑洞,再来就是他们的实力基础不允许了。

    新任的周天子名叫仁,身体状况一直挺糟糕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因为身体着实太差劲的关系,没有人认为姬仁会长命,连带愿意给献金的人也就变少了。

    “僚往‘洛邑’一行,祝贺予一人登极,另行它事。”

    智瑶知道平时维护交情的重要性,尤其是事关重大,临时再展现出突然间的热情,对方觉得突兀的同时,少不得一个“得价钱”的环节。

    立国已经提上日程,老智家真的应该时刻做好准备,其中就包括从周天子那里获得爵位。

    如果老智家有一个侯爵的爵位,不管是篡国还是自行立国,着实是都有说头。

    某天智瑶获得侯爵的爵位,打从事实上就是跟晋君平级,还是得到周天子允许下的一种从晋国解套,有骂声也是骂乱来的周天子,针对智瑶的说法该是手腕高超。

    智瑶跟晋君平级,双方有了各自的国度,其实也不能算是篡国,将会变成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到时候智瑶灭掉晋国,或是从晋国抢夺了大量的疆域,怎么都算不上智瑶当了乱臣贼子。

    这一个套路不是凭空杜撰,历史上三家分晋就是这么一种做法,后世怎么骂是一回事,当时的世人对赵、魏、韩的感官并不是那么恶劣。

    关于要立国这件事情,知晓消息的只是家族的核心族人,哪怕重要家臣都没有告知。

    还是那一个观点,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别人自行去知道消息,跟直接从当事人嘴巴里听到,性质方面真的不一样。

    简单说,不直接承认还能否认。直接承认之后,还否认个屁啊!

    智瑶透露出大目标之后,老智家的核心族人全面亢奋了。

    他们被告知一点,平时低调再低调,不想跟谁结下善缘也不要胡乱欺压,还是与人为善最好,把老智家的风评维持住。

    其实,哪怕是最贪婪的智罃在任家主之位期间,以及最可能让老智家掉进坑里的智盈给英年早逝,老智家的风评并没有差到哪去,一直以来没有多么大的黑点,同时也没有多少好名声就是了。

    本来智申过去“濮阳”修养的前提下,智瑶不应该再离开“新田”外出,问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智申前去“濮阳”的计划不变。

    智瑶却是无法待在“新田”不动弹了。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时,智瑶参加了城外的誓师出征大会。

    西征的主将是狐解,韩庚充当副手,孙武作为参谋。

    这一次,韩氏将会出动三个“师”的兵力,智氏、魏氏、钟氏和狐氏各出一个“师”参与,合起来就是一个“军”又三个“师”的总兵力。

    因为是国战模式的关系,西征主将自然是中军左狐解来担任,只是看各个家族出兵的规模,显然话语权是会掌握再韩庚手里。

    这种套路是从智跞担任“元戎”之后才出现。

    当时老智家能低调就低调,风头全被老赵家抢了去,搞出了智跞主内,赵鞅主外的晋国政治格局。

    诸夏就是这样,一旦发生过了什么事情,很容易被拿来当作“祖宗之法”对待,慢慢就成了需要遵守的规矩。

    有了智跞和赵鞅的例子,就此以后哪个家族出兵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