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7章:我真的没想彻底灭卫啊(6K,二合一) (第4/5页)
多就由那个家族说了算,着实是太过自然而然与合情合理。 其实,合情合理个蛋蛋! 列国拿晋国一再发生权柄倒悬当笑话看,并且没少非议什么礼崩乐坏之类的。 话又说回来,南子的私生活怎么样不提,她确实在努力维持卫国朝堂的平稳,一样是被骂得极惨。 现在卫国成了那样,骂南子的话好像都坐实了,变成卫国的一切都是南子害的。这样看的话,南子还真的是厉害,一己之力把卫国搞垮了? 为什么提到南子?这不是智瑶要前往“邯郸”的半路途经“沫”,南子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嘛。 这件事情搞得智瑶既尴尬又无语。 无论卫国的境况再怎么差,南子都是卫君起的祖母,有人带节奏就是智瑶欺人太甚,乃至于带带节奏都能变成智瑶窥视南子什么的。 毕竟,南子艳名在外啊! 卫君起年幼无法做主,才有了南子需要在这种场合出现。 别看卫国变成这样子了,他们的内斗还是非常严重,短暂四年不到的时间之内换了三位国君,其中两任卫君是南子的孙子辈,还真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了。 南子很老了,说智瑶会窥视南子的人,除了中伤就是中伤。 有一件事情,其实南子应该在几年前病故。这个被改变的历史版本,她还极力硬撑着。 智瑶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南子,模湖地喊了一声“夫人”后,转向卫君起行礼致意。 卫君起也不知道是被人授意,还是自己的意思,问道:“晋卿可知先君近况?” 哪一位先君? 智瑶稍微思考一下,搞清楚是在问卫辄,用摇头当作是在回答。 这个卫辄在周敬王四十年被迫逃亡……,当然也能视作是被南子流放,随后一直在齐国寄居。 现在,老智家不是把齐国折腾得够呛吗?并且“临淄”还是处在老智家的控制之下。 乱象频生之下,卫辄并不觉得关自己什么事,该吃就吃,该喝就喝,甚至还找老智家任命的“临淄”邑宰要美女和财帛,一副君位可以丢,享乐不能停的架势。 老智家没有丝毫可以利用卫辄的地方,出点钱养着也不算什么。 原版历史上,齐国搞了一出帮助卫辄回国复位的大戏,为的就是控制卫国。后来卫国确实也一再帮齐国挡灾,直接被延续了赵鞅国策的智瑶搞得濒死。 然而,卫国却是成了那个一直苟延残喘到秦帝国末年才灭亡的诸侯国,着实是比其他诸侯国的国祚要绵长。 自然了,像卫国这种苟延残喘的话,想必不是大多数君主所想要的?并且绝大多数君主也办不到。 智瑶进入“沫”接受卫国君臣的接待,只是后面卫君起以及南子并没有继续亲自招待。 主持招待智瑶的人是卫国大臣曾参,听说是孔子的门徒之一? 智瑶从未见过曾参,并且对曾参怎么会从一名鲁人变成卫国的大臣,着实是一点了解的兴趣都没有。 只是呢?曾参这个人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孔子临终前有对曾参托孤,目前孔鲤就是由曾参来进行照顾。 至于说曾参为什么会在卫国担任大臣,主要是鲁国比原版历史更乱,乱到几乎无法安稳生活的地步。 那个是因为盗跖被堵在鲁国境内,给予鲁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都比原版历史更大,别提智氏在期间也扮演着一些不光彩的角色。 南子得知孔子的很多门徒在晋国智氏做事,考虑到卫国不堪的现状,想尽办法才将曾参邀请到卫国,为的就是一旦智氏想针对卫国的话,鉴于孔子门徒的团结好歹有人能给曾参通风报信。 其实,姒姓曾氏到卫国是迟早的事情,曾参不过是提前过来了而已,并且因为种种原因关系才在卫国的发展起点挺高的。 “鲤?”智瑶后面得知孔鲤被曾参照顾,彻底明白卫国在搞什么了。 纯粹就是随行的门徒后面一窝蜂跑去曾参那边,很难不令智氏的其余人诧异,一问之下很容易找到答桉。 辅果不无担忧地问道:“此些人等私情过甚,会否阻碍我家大计?” 自从知道智瑶要搞化家为国之后,辅果着实是热情高涨,从本来单纯的惧怕智瑶,演变成为惧怕中带着绝对的尊敬,做事卖力到超乎想象。 智瑶觉得肯定会有妨碍,只是……,卫国也就那样,一点浪花都翻不出来。 事实上,除非是具备横扫天下的实力和契机,要不然智瑶真不会对卫国再接着怎么样的。 留下卫国挺好,能够体现出老智家尊重传统,以后再兼并他国时,诸侯想着还能有混吃等死的日子能过,抵抗意志怎么都会降低一些。 智瑶略过辅果的问题不答,视线看向了坐在对面的中行寅,说道:“如若兼并齐地,齐人可能爱我?” 饱含做事热情的辅果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很多时候,上位者没有下达命令就是下了命令,对吧? 辅果心想:“不行,我一定要好好盯着那些门徒,免得真坏了我家的大事!” 时隔十多年之后,中行寅看上去太老了,早就没有了在晋国担任卿位的意气风发,不止显老,还能看出历尽沧桑。 “齐人如何不爱?怎敢不爱?”中行寅在半个月前秘密抵达‘沫’这边,一直在等待智瑶的出现。 他们在这里见面的理由太简单,哪怕老智家就是要吞并齐国,一些装模作样总该继续进行下去。 之前,中行寅都跟智瑶商量好了,完成对东来之外的齐地兼并,要辞去所有的职务好好养老。 至于说,智跞那一辈答应要归还中行氏封地的事情?中行寅那是一个字都没有再提,相反得知智瑶要搞化家为国之后,变成不打算养老,还想着要继续发光发热。 一个家族搞化家为国不但对诸夏是大事件,其实对老智家无疑更是天大的事情,但凡属于家族的一员,得知有这么重事情谁不激动呢? 如果帮不上什么忙?他们得到提醒会老实低调地做人,为的就是无法帮忙,极致约束自己不给家族添加任何麻烦。 有做事能力的话,能喘气谁不想帮忙出一把力气? 其余不知道消息的族人怎么样不提,老智家的核心阶层很快进入状态,以至于一些人察觉到了不对劲。 所以了,智瑶干脆没有隐瞒自己这一次向东的意图就是要兼并齐国,用一项真实的行动掩盖老智家的某些不正常。 见面的短暂寒暄,之后就是中行寅在介绍齐国公族的各种乱象,免不了又会提到东来那边的情况。 姒姓陈氏的复国造成极大轰动,一开始谁都在关注楚国会有什么反应。 结果,楚国根本就对姒姓陈氏复国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搞起了内部的整肃,杀得那个叫尸山血海。 既然楚国没有动静,其余诸侯在想什么不重要,他们被国人暴动、奴隶起义和频繁刺杀搞得自顾不暇,只求没人去搞他们,哪有胆子再多管闲事。 “陈氏移民出海甚众,乃闻与吴血战于东海。”中行寅讲了一个劲爆的消息。 什么啊? 海战??? 多稀奇的事情,早几年前齐国就与吴国在渤海爆发海战,当时是以齐国取得胜利落下帷幕。 那也是诸夏历史上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