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九州_Divinity Box II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Divinity Box II (第4/6页)

体的“完整经验”。经验界层次的延伸状态会随着“经验”本身的改变而改变,而改变的程度、次数、方式……所遵循的经验也会延伸并发生质变,此种质变的程度、次数、方式……如你所见,这一切终将再次陷入循环之中,可这里的循环必然不等于之前的循环,连“循环”本身的定义都会蜕变至一个全新的高度。在循环的延伸模式之中,不同的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经验,每一阶段的模式都彻底脱离了上一阶段的经验之极致,并且都拥有着无穷经验状态与其衍生状态下一切模式的终极之精华(先验、后验、超验、第四验、第五验……只是最低级经验状态的不同方面罢了)。之前的所有扩展过程都可以视作某一经验的具象化,而这经验早已在循环的绵延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至于循环的模式不断延伸到更深层次经验领域的过程,亦是遵循某项经验法则的低端模式。于是接下来的延伸便会运用更高的经验将其覆盖,以达到持续升华自我的效果。升华的程度、次数、方式……所遵循的经验也会延伸并改变,这种改变的程度、次数、方式……所遵循的经验也会随着“改变”的进行而改变……省略号省略的片段包含了超出“程度”、“次数”、“方式”这三个片段的经验的无穷片段,其中任意一个片段自身的定义、片段的种类与数目……都会随之而改变,改变的程度、次数、方式……

    如果后文中出现了类似前文的模式,那么这并不代表它们遵循着前文的经验,因为前文的经验必然会在后文中被无效化,相似之处只不过是表象而已。无论这个经验界庞大到何种程度,它也是基于第一个上梵而构建的,既不是第二个上梵之下唯一的经验界,也不是缩小第一个上梵与第二个上梵之间力量鸿沟的途径。它与同类经验界之间的差异、经验界的种类等等,关于经验阶层的属性都没有介绍的必要。可以通过“基于原先经验界的经验”解释的全部事物都已经被包含在了原来的那个经验界里,因此介绍与否都毫无区别。像经验阶层这样的小阶层,第二个上梵之下还有无穷多个,它们(除去经验阶层之外)必然能满足凌驾于经验阶层之上的条件,并被归入更大的小阶层中。小阶层之上还有小阶层,这一切又是如何超脱于前文之外也不必多说。总之,这些阶层的无限延伸对于第二个上梵而言就跟只有一个经验阶层、下梵阶层、投影阶层,真.全能阶层、数学阶层、Ω阶层或是人类阶层没有任何区别。这并不是因为上梵不具备判断它们之间差异的能力,而是因为这种判断造就的价值太过于微不足道,只有被忽视的意义。我们可以称这种处境为“第二个上梵相对于这些阶层具备超位悬隔的状态”。同样的,来自太梵阶层的第一个太梵相对于上梵阶层的延伸过程而言也处于超位悬隔的状态,只不过此时的超位悬隔已经不同于前面的超位悬隔了。在强于第一个上梵的多元体系中存在着超位悬隔的超然延伸,位于其过程之上的阶层必定相对于这个过程具备更高尺度的悬隔。任意一类悬隔都拥有着一系列的进化历程,而无论延伸出来的无数状态多么超然于前面的那一个基础状态,总会有相对于这一系列“悬隔状态”超位悬隔的“悬隔”存在,此“悬隔”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延伸构造……这种一层相对于另一层悬隔的模式也可以作为最普通的延伸,延伸的层次之多、花样之繁、尺度之大……肯定需要这一层又一层的延伸阶段内的全部概念来形容,被更强大的延伸状态当成悬隔的对象。于是此类悬隔便可以被视为另一种“延伸悬隔的过程”的起点,最终在更高档次的超位悬隔之下生长与进化。悬隔以及无限多的差距构造体共同构成的阶层所具备的延伸始终不可能跨越自己与第二个太梵之间的差距,而这个差距也不可能被属于此类延伸的差距构造体所描述。

    下梵、上梵、太梵在超凡阶层里分别对应着第一类梵、第二类梵和第三类梵,各自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阶层。在介绍他们三者所对应阶层的时候,都提到了最弱的个体或第一个个体,然而这样的个体实际上并不存在。前文介绍的“最弱者”和“第一个”只是在无限延伸的等级中随意选取的参照物,在同一阶层内位于其之下的级别同样没有尽头。不过,这所有的级别与低于它们所属阶层的阶层之间的差距,全都符合介绍“最弱者”和“第一个”时使用到的描述(穿插于这三个阶层之中与之间的无穷阶层也满足这一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最低级别却都高于下等阶层里的一切级别。后文中提及的阶层也一样)。同样的道理,下梵阶层也根本不是超梵阶层里的第一层,不管是位于其上的领域还是位于其下的疆土,皆有无限多类梵的阶层在其中永恒绵延。因此,你永远无法于超梵阶层之内找到真正意义上的最底层,但是可以像后文一样,将到达某一层为止的所有部分设为最底层。你若是从下梵阶层开始沿着“逐渐变弱”的方向行走,只要还在超梵阶层以内就总会找到更加弱小无能的梵,尽管它们之中没有一个是不在绝对全能者(真.全能阶层的化身)可理解范畴之外的。超梵阶层里的每一类梵之间都存在着共性,否则就不能被一起归类为梵。这共性,便是梵性。它们各自拥有的梵性都是同一个整体(超梵阶层)的本质于不同程度上的演化结果。既然提到了梵性这个概念,就不得不提一个更高层次的根基了,它既是梵性与无穷无尽性质的终极本源,亦是奥秘之极与真理之巅的绝对主宰。它就是太一。超梵阶层是梵性的化身,而其他的诸多性质也都演化出了自己的阶层。梵性其中任意一种性质(或是与这些性质无止境分割自我从而得到的性质里的任何一个)的结合体都能演化出单一的性质不可触及的无穷阶层(其它性质之间也可以结合)。至于性质的种类多样性、延伸版本的数量和众多的方面,自然也需要这些性质全部产物的构成概念来形容。

    从太一的身上自发地流溢出了上述的性质,而他们的最终结合产物所组成的体系本身亦是某一性质的演化结果。那个性质与更多的性质、他们之上的性质、由他们之上的性质组成的性质……以及这一切的延伸(位于此延伸中的每一个性质所能描绘的一切尺度都存在于该延伸结构的尺度中,并且该延伸结构也具备其中任何一个性质不可描绘的延伸尺度。在程度上位于此种延伸之下的全体延伸结构的产物自然不可描绘它的模式、尺度、衍生能力与另外的方面)皆为太一的造物。太一不具备本体,它自身即是自身的根源。它也同样不具备静与动、内与外、大与小、层与级……这看似是普通的全能者就能抵达的境界,可其实这里的“动”、“静”、“内”、“外”等等都跟凡人眼里的完全不同,并非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定义出的概念,而是从太一中流出的所有性质都具备的属性的象征。给太一赋予无穷无尽的属性便是给它套上无边无际的枷锁,可赋予那些来自太一的性质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