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可 (第1/1页)
郭威率军很快抵达滑州(滑县),汉隐帝听说郭威已到黄河边上,开始为日前的莽撞行为而后悔,李业等人也很害怕。 十一月十九日,郭威的邺都军队抵达封丘县,汉隐帝还想最后一搏,他派大将慕容彦超领兵拒敌。慕容彦超带着几乎全部的禁军开往汴京城外,两军在城外的刘子坡相遇。 汉隐帝果然年轻,此时还信心满满,亲自前往城外慰劳禁军。 但李太后很焦虑,她对汉隐帝说:“郭威是我家旧将,是你父亲信赖的人,只要我们按兵不动守在城中,尚可保全君臣大礼,我量他不敢杀我们的。你还是把军队撤回,给郭威一个台阶下吧,我劝他退兵。” 但汉隐帝不听,第二天,他又出宫到城外观阵,想给禁军助威。 郭威告诉手下的人:“我忠于先帝,是来讨伐皇帝身边的小人,不是与天子对抗,大家不要先动手,以免误伤了年轻的皇上。” 慕容彦超带领轻骑兵攻击邺都的军队,郭威派何福进、王彦超、李筠等人率军围攻禁军。 慕容彦超的兵少根本难以阻挡,很快就败退。慕容彦超的坐骑也摔倒,只带领少量骑兵逃走,邺都军也没有追击太远。 朝廷的其他各路官军知道郭威的势力大、不好惹,并且对年轻的皇帝也没有信心,纷纷向邺都的军队投降。 汉隐帝刘承佑与宰相苏逢吉等大臣见势不妙,赶紧带领身边的人和少量禁军外逃,邺都军队紧紧追赶。 刘承佑见后面飞尘漫天,心中很害怕,他担心被追上,下马躲入村民屋中。 随行的翰林茶酒使郭允明是小人,他见形势危急,想以刘承佑作为投降的见面礼,他找到刘承佑藏身的地方,残忍地一刀刺向刘承佑。 汉隐帝想反抗,但力不从心,在民宅中躲也无处躲,身中几刀倒地身亡。当时,他年仅20岁,在位还不足三年(后来被安葬于河南禹州市花石镇的颍陵)。 郭威得知汉隐帝遇害,他大哭:“这是我老夫的罪过啊,我对不住先帝的重托!” …… 随后,郭威率军进城,群臣都来拜见巴结他,郭威向大家说明原由,并带领大臣们拜见李太后,“国不可一日无主,请太后确定继位之人。” “我乃女流之辈,全请郭公做主吧。” 郭威说:“我提议由高祖的幼子刘承勋继位”。 李太后心想:你推翻了我儿子的皇位,我儿子也死了,又让我的另一个儿子继位,这不是想灭我们家吗。 她怏怏不乐的说:“谢谢郭公的好意,但幼子刘承勋长期生病身体瘦弱,不能担当大任,还是另选明君吧。” 郭威不相信,就与众将到刘承勋的府上探望,看到他确实是拖着病重之身,于是又商议拥立高祖刘知远的养子刘赟(yūn)为帝。 这个刘赟其实是刘知远的侄子,他正担任徐州的武宁军节度使,而刘赟的父亲也在担任河东节度使刘崇,掌握重兵。 这个空档期,郭威请李太后临朝,派遣太师冯道等人到徐州迎接刘赟到汴京来继位。 大臣们提请郭威监国摄政,郭威这回没有客气,他利用监国的身份控制了朝政。效忠于郭威的人都得到重用,王峻担任枢密使,王殷担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郭崇威担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才华横溢的翰林学士、户部侍郎范质名声在外,郭威特意召见他。他见到范质后就非常喜欢,让他担任枢密副使。 而引起这场祸乱的李业等一帮人,最终也都死的死,亡的亡,没落到好下场。 …… 朝廷的重兵大都在郭威手上,他还可以节制河北各州,担任监国的他权倾朝野。 这段时间,郭荣的自身地位也因为父亲郭威监国的身份而提升,但他在邺都丝毫不敢大意,这里俨然已成为郭威的后方大本营。 赵匡胤也如鱼得水,成为郭荣的好助手,哪里有影响社会治安的问题,他都及时处理。前方的军队缺粮缺衣,他也极力张罗着筹备。 在郭荣、赵匡胤的治理下,邺都一片安宁,郭荣对赵匡胤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赵匡胤的声名鹊起。 …… 武宁节度使刘赟得知自己将被拥立为皇帝后,高兴万分,留下部将巩廷美、杨温二人守卫徐州,他跟随太师冯道等人向西而来,随行的仪仗护卫都已按照帝王的规格。 偏偏此时,河北的镇州、邢州向朝廷送来奏章:“契丹主率数万骑兵侵犯,已攻下内丘县,请求朝廷发兵。” 李太后在朝堂上召集大臣们说:“现在契丹骑兵压境,黄河以北各州也报告契丹军已深入内地。而新君尚未就位,当今之势,只有郭公能定夺大局,还是请郭公统率大军征讨。朝廷事务由宰相窦贞固、苏禹珪,以及枢密使王峻等主持。在京的马步军委托王殷总管。” 郭威本来就总揽朝政,抗击契丹的入侵是他的职责,他立即接受李太后的建议。 950年十二月一日,郭威统领大军北征,这兵权当然是不能丢的。 郭威率军从汴京到达滑州(滑县),停留了几天,即将继位的刘赟得知大军出发,派遣使者前来慰劳军队。但众将的眼里哪里会有这个新国君,他们接受犒赏时根本不下拜,私下还说: “我们攻陷他们老刘家的京城,倘若刘家的人再立为国君,我们还能活吗?”但郭威对这些闲话没有理会。 十二月十八日,刘赟已从徐州到达宋州(商丘市),李太后着手准备后续之事,先派宰相苏禹珪带着十位朝臣前往宋州迎接新君。 …… 这个时候,郭威率军已渡过黄河,到达澶州(濮阳县)驻扎。 第二天早晨,郭威听到外面有人大声喧哗,他让亲兵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将官何福进带领数千军士在营帐外大叫:“天子必须由监国您自己来做,我们已经与刘家结仇,不能再立刘氏家族的人为国君!” 说话之间,有人已进来把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欢呼万岁,并趁势簇拥着郭威,强烈要求向南回师。 郭威说:“这怎么可以,我是汉高祖的忠臣啊,诸位这不是让我以下犯上吗?” 但大家根本不听他的解释,“强行”把他请出来,扶上马。郭威不得已,也制止不住下属的行为,于是半推半就的同意带领军队回京城。 很快,郭威就带领军队掉头从澶州(濮阳县)回到汴京,一路之上根本没人敢阻拦,大臣们像以往一样争相迎接他。 郭威穿上戎装径直来到宫内,他拜见李太后说: “太后,不是我想主持宗庙社稷,实在是被手下军士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事已至此,我将奉太后为母,一心为天下百姓着想,请太后放心。” 李太后只好强作欢颜,她褒奖郭威的忠义:“老身不怪你,这是军士们的愿望,我成全你,只望你善待黎民百姓,善待我刘家一脉。” 郭威向李太后做出保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绝不辜负太后,绝不辜负百姓。李太后知道自己再说什么都无用,坦然接受现实吧。 …… 留在京城的王峻、王殷听说澶州军队哗变,立即派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带领骑兵,前往宋州阻拦新君刘赟继续前来。否则,这两个“国君”如果相见,必定非常难堪。 郭崇威突然带兵到达宋州,刘赟很惧怕,关闭城门登上门楼,责问郭崇威想要干什么。 太师冯道也出城门与郭崇威交涉,希望他退兵,但郭崇威不听,还强行把刘赟迁到府外的驿馆居住,并杀死刘赟的心腹人士。刘赟已成势单力孤的孤家寡人,只有任人宰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