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 北 (第1/1页)
951年正月初五,李太后写下诏书让出自家的江山社稷,诏令郭威继承皇帝大位。 郭威假装推迟一番,最后还是在大臣们的“逼迫下”披上龙袍,坐上金銮殿,继承大统。他定国号为“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 郭威尊奉李太后为国母,迁其到西宫居住,把尚未登基的刘赟降为湘阴公。 随后,实行大赦,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都追赠官爵,官府为他们收敛安葬,并且寻访他们的子孙依次任用。 …… 在邺都的郭荣得知父亲继位,自然非常高兴,就与赵匡胤商量要给父亲呈上一份表章。 赵匡胤说:“历朝历代的新君登基,都能带来政清人和,减免百姓的税赋,获得民心,这样才能世代相传。唐朝末年以来的这几十年,一直打打杀杀,百姓深受其害,迫切需要一位明君,令尊大人就是我们期待的明君啊!” 郭荣听到这话很高兴,“创业难,守业更难,期望你我共同辅佐好家父,我郭家的天下也少不了你的功劳,你我共享荣华富贵!” 但如果没有圣旨,郭荣作为主将是不能离开辖区的,他让赵匡胤拟好奏表,并委托赵匡胤到汴京呈送给郭威。 赵匡胤遵照吩咐,带着奏章来到了京城,他感到很兴奋,繁华的都市生活已经久违了。 郭威接见了他,并询问许多邺都的情况,“你父赵弘殷也在京城的禁军中担任将军,你们家是将门虎子。我听说你对朝政很有见解,你要好好辅佐郭荣,将来会有用武之地,做我大周的栋梁之材。” “请陛下放心,我一定为殿下鞍前马后,忠心耿耿,不辜负国家对我赵家的隆恩。”赵匡胤回答道。 郭威对赵匡胤很满意,也采纳了他们提交的奏章上的建议,始终保持节俭温和。 …… 历史上的郭威也算是一位明君,他建立的后周革除前朝弊端,减轻刑罚。对于不犯谋反罪的罪犯不得株连家族和没收家产,其余的刑罚和税赋徭役也都得到减轻。 早年朱温征伐淮南时,把缴获的上万头耕牛分给百姓使用,然后向百姓收牛租税。但几十年之后,牛早就死了,这个牛租税仍然在收缴,郭威就废除了这个牛租税。 前朝留下来的太师冯道已是几朝元老,郭威仍然任命他为中书令,对于外镇的主官基本都继续留任原职。 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此前因奉汉隐帝之命,阻截郭威的大军进京,此时也派人入朝进贡,郭威特意赐诏书安慰他,打消他的顾虑,还加封为中书令,慕容彦超上表谢恩。 对于邺都这个重要之地,郭威任命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王殷为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同平章事。 而郭荣虽然此前管理邺都,但并没有被任命为节度使,因为他的资历还不够,郭威要历练郭荣。 中原平静下来后,契丹军队见郭威已称帝登基,知道他的威望,契丹军不敢再深入,撤兵返回,并派遣使者到汴京请求和好。 …… 但刘氏一族并没有彻底认输。 当初,河东节度使兼中书令刘崇得知侄子汉隐帝遇害,准备起兵,但随即又听说自己的儿子刘赟将要继位,又打消了起兵的念头。 太原少尹李骧说:“将军要占据孟州战略要地,掌握主动权,不能任凭郭威左右局势。” 刘崇大怒:“我儿刘赟即将继任皇帝,你却离间我们父子关系,把李骧拉出去斩首。”刘崇杀了李骧后,还向朝廷奏报说自己没有二心。 但没几天,传来了刘赟被废的消息,刘崇这才如梦方醒,后悔没听李骧的话。 他派使者前往汴京开封,请求让儿子刘赟返回晋阳居住,但朝廷没同意,只是对刘崇加以安慰,希望其继续镇守河东。 留在徐州的巩廷美、杨温,听说自己的主人刘赟失去帝位,就拥立刘赟的妃子董氏占据徐州,派人报告河东节度使刘崇,等待河东的援军。 …… 郭威继位十天后,主动违背诺言,派人持诏书到宋州,杀死湘阴公刘赟,绝了后患。 刘赟死后,徐州的巩廷美、杨温二人虽然也接到劝降信,但他们害怕投降后被杀,因此拒绝归降。 郭威要斩草除根,任命王彦超担任武宁军节度使,令他率军攻打徐州。 王彦超亲自率战舰击破叛军的水寨,乘胜攻克徐州城,巩廷美等人被杀死。王彦超留在徐州任节度使。 …… 湘阴公刘赟被杀的当天,刘赟的父亲刘崇得知了消息,刘崇咬牙切齿的说;“郭威老贼,杀了我全家,夺走我刘氏汉室江山,我与你势不两立,从今天开始,我在晋阳重建汉朝,誓将讨平郭贼。” 刘崇即刻在晋阳称帝,仍用汉的年号,史称“北汉”。但北汉所辖之地仅有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十二州之地,相当于今山西中部与北部。 刘崇的次子刘承钧担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太原尹,节度副使李存瑰担任代州防御使,裨将张元徽担任马步军都指挥使。 刘崇对李存瑰、张元徽说:“朕只因为吾兄高祖的大业一朝断送,今日的帝位年号是不得已才称的,我们要节衣缩食,图谋大业。” 北汉的官员都只有微薄的俸禄,北汉国也因俸禄较低导致官吏腐败,百姓生活艰难。 …… 郭荣在邺都长时间没见到父亲郭威,他上表请求入京朝见,但却始终没得到恩准。 郭荣也很纳闷,见父亲竟然这么难。 原来,这都是大臣王殷在捣鬼,王殷自认为拥戴郭威称帝功劳很大,所以他对有可能今后继位的郭荣怀有敌意,多方阻挠其入朝,甚至还阻止立郭荣为皇储。 郭威也考虑到有功之臣的想法,内心虽然不快,但也只好同意,没有让儿子回朝。 不久,朝廷的诏书传到邺都,调任郭荣到澶州,担任镇宁军节度使。 父亲的旨意他当然是听的,郭荣随即交接工作,准备到达澶州(濮阳)赴任,赵匡胤是他喜欢的人,自然是一路随行。 这段时期,赵匡胤与郭荣相处融洽,二人称兄道弟,好不快活。 郭荣说:“我比你大六岁,我为兄,你为弟。今奉命驻守澶州,弟弟还要尽力帮我,不辜负父亲的恩宠。这治理一地就如治理一国,一地治不好,一国更治不好。” “令尊大人做了皇帝,我当誓死跟随哥哥,效忠大周,哥哥雄才大略,治理澶州肯定不在话下,就连这皇位早晚也会传给您的。” “此话可不能乱讲,否则会杀头的。”二人相视而笑。 …… 郭荣原名柴荣,他的父亲柴守礼曾经是邢州尧山县柴家庄的商人,后因家道中落,他投奔姑母,被收为养子。 小时候,他就帮助养父郭威经商养家,跟随邺都的商人往返江陵等地贩茶,长大后跟随养父从军。因天资聪慧,生性厚道,得到养父的喜爱。 澶州节度使郭荣果然不负众望,他为政清廉,治理有方,连盗贼都躲得远远的。当然,这少不了赵匡胤的帮助。 赵匡胤也喜出望外,这终于跟对了人,他也升职了,担任滑州副指挥使、兼禁军东西班行首。 而郑恩也因跟随了赵匡胤,天天美滋滋的,吃香的喝辣的,比起之前的卖油郎真是天上地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